[发明专利]一种全自动锁体的离合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25364.7 | 申请日: | 2021-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0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杨正湘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正湘 |
主分类号: | E05B47/00 | 分类号: | E05B47/00;E05B15/00;E05B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1100 湖南省湘潭***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离合 装置 | ||
一种全自动锁体的离合装置,它属于一种离合装置。它主要是解决现有自动上锁或开锁时电机卡死无法开锁等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离合装置(2)一端与锁体(1)的齿轮组(11)连接,所述离合装置(2)包括离合底板(21)、电机(22)、传动带(23)和弹性元件(24),所述离合底板(21)上的传动带(23)与齿轮组(11)连接,所述传动带(23)的另一端与离合底板(21)上的电机(22)连接,当电机(22)工作时,传动带(23)同步带动齿轮组(11)转动,所述弹性元件(24)一端与离合底板(21)连接,另一端与锁体(1)连接。它主要是应用于全自动锁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具的离合装置,特别是一种全自动锁体的离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锁逐渐得以普及和应用,电子密码锁逐渐代替传统的机械式密码锁,其克服了操作繁琐、安全性能差、没有钥匙无法开门等缺点。
但是在发生电子锁在失效时,例如电机馈电或者突发火灾时,电子锁内的元件无法运行或者电子锁内的元件自动持续运行无法停止,此时锁体内的各元件处于无法控制状态,锁体无法正常工作并通过钥匙也无法开锁,要想解锁,则只能将锁体拆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电子锁故障时不会损害齿轮的全自动锁体的离合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离合装置2一端与锁体1的齿轮组11连接,所述离合装置2包括离合底板21、电机22、传动带23和弹性元件24,所述离合底板21上的传动带23与齿轮组11连接,所述传动带23的另一端与离合底板21上的电机22连接,所述电机22固定安装在离合底板21上,当电机22工作时,传动带23同步带动齿轮组11转动,所述弹性元件24一端与离合底板21连接,另一端与锁体1连接,通过弹性元件24的弹性,使离合装置2与锁体1相对运动,从而实现离合底板21上的传动带23与齿轮组11的离合作用。
本发明的锁体1内有锁芯12和锁杆13,所述锁杆13相对锁芯12旋转活动,所述离合锁板214靠近锁芯12和锁杆13处设有离合锁板214,所述离合锁板214靠近锁芯12的一侧设有弧面,所述离合锁板214靠近锁芯12的距离小于锁杆13延伸端到锁芯12的距离;当锁杆13围绕锁芯12旋转时,会使所述离合锁板214靠近锁芯12的距离等于锁杆13延伸端到锁芯12的距离,即锁杆13旋转活动,使离合锁板214和离合锁板214相对锁芯12进行了活动。本发明的齿轮组11包括第一齿轮111和第二齿轮112,所述传动带23与第一齿轮111连接,所述传动带23设置有与第一齿轮111啮合的齿槽,传动带23与第一齿轮111啮合连接并实现啮合传动。
本发明的电机22的端部设有电机齿轮221,所述传动带23与电机齿轮221连接,所述传动带23设置有与电机齿轮221啮合的齿槽,传动带23与电机齿轮221啮合连接并实现啮合传动。
本发明的电机22固定安装在离合底板21上,所述设有电机22的离合底板21的那一端向上垂直延伸形成延伸端,所述延伸端包括延伸面A、延伸面B,所述延伸面A上设有电机轴开口212,所述电机轴开口212略大于所述电机22转轴的直径,所述电机22的转轴可以穿过所述电机轴开口212,离合底板21和电机轴开口212共同作用固定工作和非工作时的电机22,使电机22的转轴长期工作后不会轻易的形变。
本发明的电机22固定安装在离合底板21上,所述离合底板21上设置有A板和B板,A板具体是设置在电机22输出齿轮外侧,并与电机22输出轴垂直,所述A板上设有电机轴开口212,所述电机轴开口212略大于所述电机22转轴的直径,所述电机22的转轴可以穿过所述电机轴开口212,离合底板21和电机轴开口212共同作用固定工作和非工作时的电机22,使电机22的转轴长期工作后不会轻易的形变,所述B板具体是设置在电机22输出齿轮外侧,并与电机22输出轴平行。
本发明的离合底板21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滑槽211,所述滑槽211内设有固定件,使离合底板21沿滑槽211方向来回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正湘,未经杨正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53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窑炉的布料装置及玻璃生产线
- 下一篇:一种环保面料后加工处理装置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