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溶剂法制备维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26034.X | 申请日: | 2021-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2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郑庆信;武传业;李倩;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达胜伦比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6/14 | 分类号: | D01F6/14;D01F6/34;D01F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刘艳春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溶剂 法制 维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溶剂法制备维纶方法,该种溶剂法制备维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聚乙烯醇缩醛溶解在溶剂中,成液态聚乙烯醇缩醛溶液;b.将聚乙烯醇缩醛溶液进行喷丝工艺,喷丝得到的纤丝在电子束辐照下交联定型;c.将电子束辐照后得到的纤丝表面喷防黏剂;d.纤丝经拉伸和热处理等后道处理成为维纶纤维。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聚乙烯醇缩醛溶成液态再喷丝,通过采用电子束辐照交联定型,喷防黏剂,不用进行盐浴凝固,不用进行缩醛交联工序,直接进行拉伸、热处理等道工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纤维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溶剂法制备维纶方法。
背景技术
维纶是聚乙烯醇缩醛纤维的商品名称,也叫维尼纶,其性能接近棉花,有“合成棉花”之称,是现有合成纤维中吸湿性最大的品种,在各类纤维中因其兼具高强度、吸湿性好等优异性能受到业内外广泛关注,维纶纤维是由聚乙烯醇PVA的水溶液经湿法纺丝,再和醛缩合而制成的一种合成纤维。
中国专利CN101392412A公开了高强维纶及其制备的方法,中国专利CN103388190A公开了抗菌可降解维纶及其制备方法,中国专利CN106884212A公开了阻燃维纶纤维的制备方法,中国专利CN1804156A公开了维纶纤维长丝束的制备方法,中国专利CN10153856A公开了维纶接枝可溶性淀粉或β-环糊精等多羟基低聚物的制备方法,中国专利CN102797072A公开了用聚乙烯醇接枝大豆蛋白纤维的制备维纶纤维方法,美国专利U4612157,US4698194,US5110678,US4440711,US4851168等公开了制备维纶的方法,上述大部分维纶的制备方法都是以聚乙烯醇PVA为原料来喷丝,然后在盐浴中凝固成型,然后经过后道拉伸、热处理、缩醛交联处理等的过程,盐浴指的是硫酸钠或氯化钠的饱和盐溶液,纤维经盐浴过后还要清洗其表面的大量盐分,硫酸钠及氯化钠的无机盐类是污水处理中较难去除的污染物,此无机盐不能过滤网除去,不能厌氧好氧等微生物法除去,不能沉淀除去,虽然采用分子筛、离子树脂交换和三效蒸发等方法可以除去无机盐,但是这样去除成本太高,极大地增加了投资成本和运营生产成本。
此外常用醇解度99%的聚乙烯醇溶于水(75℃以上),因此以聚乙烯醇为原料时需要持续高温加热,聚乙烯醇缩醛PVB不溶于水,但溶于甲酸、乙酸和酚类等溶剂,相对密度1.22~1.23,具有透明度高、耐热性、耐磨性和柔韧性及介电性好等优点。
基于以上缺陷和不足,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予以改进,设计出一种溶剂法制备维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溶剂法制备维纶方法,聚乙烯醇缩醛溶成液态再喷丝,通过采用电子束辐照交联定型,喷防黏剂,不用进行盐浴凝固,不用进行缩醛交联工序,直接进行拉伸、热处理等道工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溶剂法制备维纶方法,该种溶剂法制备维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聚乙烯醇缩醛溶解在溶剂中,成液态聚乙烯醇缩醛溶液;
b.将聚乙烯醇缩醛溶液进行喷丝工艺,喷丝得到的纤丝在电子束辐照下交联定型;
c.将电子束辐照后得到的纤丝表面喷防黏剂。
d.纤丝经拉伸和热处理等后道处理成为维纶纤维。
优选的是,步骤a中的所述聚乙烯醇缩醛粘度控制在60mPa.s以下,优选粘度低于40mPa.s以下产品。
优选的是,步骤a中所述溶剂包括但不限定在甲醇、乙醇、丙醇类、正戊醇、苯甲醇、丁醇、双丙酮醇,丙二醇乙醚/甲醚/丙醚、丙酮、甲乙酮、环已酮、二氯甲烷、氯仿、乙酸酯类和乙酸等,所述溶剂优选乙醇或乙酸酯类。
优选的是,步骤a中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溶液的固形物浓度控制在20%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达胜伦比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达胜伦比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60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