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剖面线和龙骨线控制的倒转褶皱三维地质建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26097.5 | 申请日: | 2021-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73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夏林;吴冲龙;田宜平;吴雪超;张志庭;翁正平;李岩;李俊杰;江志鹏;曾祥武;张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地大坤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7/05 | 分类号: | G06T17/05;G06T17/20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4 | 代理人: | 刘荣;周宗贵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剖面 龙骨 控制 倒转 褶皱 三维 地质 建模 方法 | ||
1.基于剖面线和龙骨线控制的倒转褶皱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系列地质剖面中倒转褶皱对应的各年代地层底部界线,并根据地层底部界线所属的年代地层分别向地层底部界线赋予年代属性;
(2)改变地层底部界线的控制点顺序,具体为,使具有同一年代属性的地层底部界线的起点指向终点的方向一致;
(3)绘制与地层底部界线相交的龙骨线,具体为,从外侧地层底部界线N1任选一点X1,从X1点开始向相邻并且具有同一年代属性的地层底部界线N2绘制龙骨线L1,龙骨线L1与N2的交点为X2,龙骨线L1的一端与底部界线N1垂直,另一端与底部界线N2垂直,再从X2点开始向相邻并且具有同一年代属性的地层底部界线N3绘制龙骨线L2,同理龙骨线L2的一端与底部界线N2垂直,另一端与底部界线N3垂直;以此类推,重复绘制步骤,直至绘制出所有的龙骨线,并构成一条完整的龙骨线L;
(4)重复步骤(3)对其它具有同一年代属性的地层底部界线分别绘制各自对应的龙骨线;
(5)将具有同一年代地层属性的地层界线和对应的龙骨线利用三角剖分构建三角网填充面,得到倒转褶皱对应年代属性的地层底界面;
(6)重复步骤(5)直至得到倒转褶皱所有年代地层的底界面;
(7)根据系列地质剖面中倒转褶皱的地表等高线利用三角剖分构建地形面,并以地形面为顶面向地下延伸到最下面一层地层底部界线至少100米以下的深度构建初始三维地质体模型;
(8)利用所有年代地层的底界面对初始三维地质体模型依次剪切,得到倒转褶皱精细的三维几何结构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剖面线和龙骨线控制的倒转褶皱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X1为外侧地层底部界线N1中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剖面线和龙骨线控制的倒转褶皱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龙骨线L1中有多个拐点Pi,i=1,2,3,……,n,拐点Pi的位置由该拐点的高程值而定,拐点Pi依次相连生成一条多段线,该多段线即为龙骨线L1,且X1与拐点P1组成的直线与底部界线N1垂直,且X2与拐点Pn组成的直线与底部界线N2垂直,以此类推,得到所有的龙骨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剖面线和龙骨线控制的倒转褶皱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4.1)沿着龙骨线拐点Pi依次拟合与剖面地层线形态相同的辅助控制线,具体为,将剖面地层线N1复制并且平移,平移距离为X1到拐点P1的长度,平移方向为X1到拐点P1,平移后的剖面地层线N1即为辅助控制线M1,依次类推,直至龙骨线L1上所有拐点的辅助控制线均已获得;
(4.2)重复步骤(4.1)直至所有龙骨线上的所有拐点的辅助控制线均已获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剖面线和龙骨线控制的倒转褶皱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具体为将将具有同一年代地层属性的地层界线、对应的龙骨线和对应辅助控制线离散为散点,再根据散点利用三角剖分构建三角网填充面,得到倒转褶皱对应年代属性的地层底界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地大坤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地大坤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609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合一专变采集处理终端及二次回路参数监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压轮桥式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