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五金材料加工用夹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26739.1 | 申请日: | 2021-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6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唐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宗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B24B4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吕连川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天元***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五金材料 工用 夹持 装置 | ||
一种五金材料加工用夹持装置,涉及五金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左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阻,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正极板,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与正极板互相对称的负极板,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绕柱,绕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热器,绕柱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钛镍索,壳体的中部开设有活动槽。该五金材料加工用夹持装置,通过活动块与定位块的配合使用,当该夹具夹持待加工工件时,工件会将活动块按照工件的形状挤入壳体内,使活动块的整体形状与待加工工件的形状相同,并且活动槽内的电流变液通电硬化,定位块将活动块位置固定,增加夹持面积,提高夹持强度,有效避免工件的移动,保证了夹持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五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五金材料加工用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历史走进现代工业社会,金属-五金制品行业更是迅猛发展,五金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五金制品也成为工业制造不可缺少的一个产业环节,而是作为工业制造的配套产品、半成品以及生产过程所用工具等等,只有一小部分日用五金产品是人们生活必须的工具类消费品,目前的五金大多是通过生产加工设备后,成为一定尺寸的工件,便于后期使用,但是目前的加工设备在使用时,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造成加工出现误差。
目前的加工设备在加工过程中,经常需要夹具来进行工件夹持,但是目前的夹持工具大多是两个面进行夹持的,夹持规则的形状时,可以保证工件的稳定性,但是夹持不规则的形状时,经常会出现夹持不牢固的情况,造成加工过程中工件出现异动的情况,造成工件加工出现误差,导致工件的浪费。
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五金材料加工用夹持装置来解决以上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实现技术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五金材料加工用夹持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左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阻,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正极板,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与正极板互相对称的负极板,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绕柱,绕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热器,绕柱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钛镍索,壳体的中部开设有活动槽,壳体的右侧活动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活动块,活动块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电介质板,活动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定位块,壳体右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电条一,壳体的内壁且靠近导电条一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导电条二,活动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滑块的外侧转动连接有电触点。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五金材料加工用夹持装置,通过活动块与定位块的配合使用,当该夹具夹持待加工工件时,工件会将活动块按照工件的形状挤入壳体内,使活动块的整体形状与待加工工件的形状相同,并且活动槽内的电流变液通电硬化,定位块将活动块位置固定,增加夹持面积,提高夹持强度,有效避免工件的移动,保证了夹持效果。
2、该五金材料加工用夹持装置,通过电热块和钛镍索的配合使用,当加工完成后,分开夹具后,电热块就会工作,并且产生热量,这时钛镍索受热后会不断收卷,使钛镍索最终收缩卷至绷直状态,将活动块向外侧伸出,便于下一次夹持工件,从而实现了可重复使用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材料为硬质高强度材料且壳体不具有导电性以及导磁性,壳体起到固定各部件的作用,所述电阻的最大通路电压大于通过负极板的最小电路电压,电阻起到控制电流变液通断电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正极板的尺寸小于壳体的尺寸且正极板的尺寸与负极板的尺寸相同,正极板起到控制电路通断电的作用,所述绕柱的形状为圆柱状且绕柱的数量是正极板数量的两倍,绕柱起到规定钛镍索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电热器与导电条二电性连接且电热器的数量与绕柱的数量相同,电热器起到使钛镍索恢复原状的作用,所述钛镍索的材料为钛镍合金材料且钛镍索的具有良好的延展性,钛镍索起到传动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宗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宗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67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