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注胶拉挤模具及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27558.0 | 申请日: | 2021-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3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谈昆伦;王占东;周培锐;朱毅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56 | 分类号: | B29C45/56;B29C45/26;B29C45/58 |
代理公司: | 北京锦信诚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13 | 代理人: | 卫翠婷 |
地址: | 213135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胶拉挤 模具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注胶拉挤模具,包括:上模、下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合模后形成模腔,所述上模或所述下模上设置有镶块,所述镶块靠近进料端设置,且位于所述模腔内,用以压缩所述模腔的体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注胶拉挤模具及工艺,首先,通过在进料端口设置镶块,通过镶块压缩体积,减少空气的进入,从而减少气泡的产生,提高产品的质量;其次,通过真空腔抽真空形成负压环境,便于树脂的流动,提高树脂的浸润性;最后,通过若干高度递减的水平段本体进行逐级挤胶,在提高纤维浸渍性的同时,将多余的气泡挤出,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拉挤成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注胶拉挤模具及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叶片主梁拉挤板材主要采用开放式浸胶环氧树脂基体为主,其拉挤速度慢、效率低,成本相对较高。少数采用模内注胶工艺拉挤板材,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拉挤效率,但板材中裹挟大量不易排出的气泡或水汽,这些气泡和水汽使得板材缺陷增多、机械性能和疲劳偏低,无法充分发挥增强材料的性能。
有鉴于上述缺陷,本申请人积极主动加以研究,以期创设一种注胶拉挤模具及工艺,使其更具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注胶拉挤模具及工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平板拉挤易产生气泡,影响产品性能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注胶拉挤模具,包括:上模、下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合模后形成模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或所述下模上设置有镶块,所述镶块靠近进料端设置,且位于所述模腔内,用以压缩所述模腔的体积。
进一步地,所述镶块通过升降机构相对靠近或远离所述下模,以调节所述模腔进料端的体积。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上还设置有真空腔,所述真空腔和所述模腔连通,用以对所述模腔抽真空,形成负压。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腔靠近所述模腔的一侧渐变大,用以在抽真空时提供缓冲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模腔包括至少两水平段本体,两所述水平段本体沿拉挤方向,高度递减。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注胶拉挤工艺,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纱线和/或织物在牵引装置的牵引下,经过注胶拉挤模具,镶块根据纱线和/或织物的厚度减小模腔的进料口体积,减少空气的进入,吸真空装置通过真空腔对模腔抽真空,形成负压环境,注胶孔注入树脂,且通过若干厚度递减的水平段本体逐级挤胶,将多余的树脂和气泡挤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注胶拉挤模具及工艺,首先,通过在进料端口设置镶块,通过镶块压缩体积,减少空气的进入,从而减少气泡的产生,提高产品的质量;其次,通过真空腔抽真空形成负压环境,便于树脂的流动,提高树脂的浸润性;最后,通过若干高度递减的水平段本体进行逐级挤胶,在提高纤维浸渍性的同时,将多余的气泡挤出,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注胶拉挤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上模;2、下模;3、模腔; 4、镶块;5、真空腔;6、注胶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75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