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急救援用人工心肺复苏急救包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27585.8 | 申请日: | 2021-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8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赵启瑞;宋科官;郑潼;王洪斌;陈思冰;赵娜;王佳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启瑞 |
主分类号: | A61F17/00 | 分类号: | A61F17/00;A61H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急救 援用 人工 复苏 急救包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急救援用人工心肺复苏急救包装置,包括急救包装置本体,急救包装置本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心肺复苏正确按压位置图像片,心肺复苏正确按压位置图像片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正确胸外按压手势图像片,急救包装置本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装置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片,本发明涉及应急救援医疗设备技术领域。该应急救援用人工心肺复苏急救包装置,实现低成本高收益的辅助装置尽最大可能地去帮助使用者完成心肺复苏,另外我们自主设计了气垫与压力传感器结合并且连接单片机,结合我们自己的数据,压力大小,深度,按压频率预警,在没有大仪器的情况下,尽力挽救患者生命,可以作为心肺复苏普及过程中的教学辅助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急救援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急救援用人工心肺复苏急救包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死于心脏骤停的病人数量持续增长,在我国每年死于心脏骤停的患者大约有五十五万人,其中大部分患者的发病地点是在商场、篮球馆、足球场等院外场所。心肺复苏黄金抢救窗口期只有4~6分钟,超过4~6分钟大脑不可逆死亡,抢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而我国心搏骤停急救成功率不到1%,而全世界平均水平为2%,发达国家存活率则为60%。造成我国院前急救现状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公众对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认知普遍缺乏。所以为了更高效率的抢救患者生命,在专业救护车赶到患者身边之前进行心肺复苏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世界上院外救治心脏骤停患者的主流设施是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External Defibrillator,以下简称AED),它是一款抢救特定心律失常患者的医疗仪器,它能快速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通过电击除颤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心跳。但目前国内的AED产品设备现状并不乐观:①发病率高的公共场所配有的AED数量很少,普及率较低,目前只有北京、上海等城市安装有此设备。②AED体积较大,搬运较困难,且价格非常昂贵。③AED操作较为复杂,参与院前急救的救助者对于AED产品比较陌生,即使找到了AED,往往也不能进行一次正确的急救。还存在许多担心,例如救助者会担心救助患者时,“电击”会误伤自己;担心因自己的使用失误,对患者进行了二次伤害等等。诸如此类的担心都可能会耽搁最佳救援时间,从而降低了救治患者的成功率。
本专利正是在以上的研究背景下,设计新型心肺复苏急救装置,根据心肺复苏流程,对本专利进行优化设计,并对现有产品开展可用性优度评价;减少参与急救的救助者误操作产品的可能性,提高使用产品的使用效率,为病患争取更大的生存机会。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急救援用人工心肺复苏急救包装置,通过气囊、气压感受器、灯闪系统、语音播报系统、心率测定装置、显示屏实现心肺复苏按压频率及深度的直观表现。所述装置具有体积小、操作简单、价格适宜、功能强大的优势,能简单直接的帮助指导施救者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并使患者最快时间内接受医护人员的帮助,实现提高我国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的目的。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应急救援用人工心肺复苏急救包装置,包括急救包装置本体,所述急救包装置本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心肺复苏正确按压位置图像片,所述心肺复苏正确按压位置图像片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正确胸外按压手势图像片,所述急救包装置本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装置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片,所述急救包装置本体正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键拨打按键,所述急救包装置本体背面的顶部设有拉链,所述急救包装置本体内部的中间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内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气压感受器,所述急救包装置本体内壁的右下方设有灯闪系统,所述急救包装置本体内壁的的左下方设有语音播报系统,所述急救包装置本体内壁上方的左右两侧分别电性连接有屏幕显示器与心率测定装置。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应急救援用人工心肺复苏急救包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当院外发现心脏骤停患者,可按压一键拨打按键先进行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启瑞,未经赵启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75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