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阻尼器、无人机脚架和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27962.8 | 申请日: | 2021-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06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毛一年;陆宏伟;高焓;刘璐;王刚;刘宝俊;郜奥林;马聪;姜欣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F16F7/108;F16F9/04;F16F9/32;B64C25/58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吴国栋 |
地址: | 100190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尼 无人机 脚架 | ||
本公开涉及一种阻尼器、无人机脚架和无人机,阻尼器包括筒体、固定连接在筒体的内部的固定部以及运动部,运动部包括:滑动件,配置为可在筒体的内部轴向运动;和弹性件,弹性抵顶在固定部和滑动件之间,其中,滑动件的内部形成有第一空间,且滑动件具有将第一空间与滑动件的外部连通的节流孔,滑动件至少部分由弹性材料制成,以使得在朝向固定部运动时第一空间的气体被压缩而通过节流孔排出。这样,阻尼器受到外界的碰撞冲击时,滑动件朝向固定部轴向运动,第一空间被压缩,其内部的气体通过节流孔向外排出,从而消耗能量对碰撞冲击进行缓冲,碰撞结束后,滑动件在弹性件的回复作用下远离固定部轴向运动,以恢复至初始位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机械振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阻尼器、无人机脚架和无人机。
背景技术
机器人、无人机等产品的运动部件在受到冲击时需要利用阻尼器来缓震,例如无人机在降落过程中脚架与地面撞击所产生的冲击力可以通过液压阻尼器进行能量的转换和耗散,从而防止飞行器在降落过程中跳动和翻倾,提高飞行器的安全性。相关技术中的阻尼器可以对碰撞振动起到较好的阻尼作用,但是整个系统的传动环节较多,结构复杂,从而降低了可靠性,增加维护成本,同时也不能满足无人机领域非常重视的轻量化设计要求。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阻尼器、配置有该阻尼器的无人机脚架以及配置有该无人机脚架的无人机,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阻尼器,包括:
筒体;
固定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筒体的内部;以及
运动部,包括:
滑动件,配置为可在所述筒体的内部轴向运动;和
弹性件,弹性抵顶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滑动件之间,
其中,所述滑动件的内部形成有第一空间,且所述滑动件具有将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滑动件的外部连通的节流孔,所述滑动件至少部分由弹性材料制成,以使得在朝向所述固定部运动时所述第一空间的气体被压缩而通过所述节流孔排出。
可选地,所述滑动件包括轴向贴合接触以围成所述第一空间的第一滑动体和第二滑动体,其中,所述弹性件弹性抵顶在所述第一滑动体和所述固定部之间,所述第一滑动体和/或所述第二滑动体由弹性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第一滑动体和所述第二滑动体的贴合接触的表面分别形成有朝向彼此的碗形构造,并扣合形成所述第一空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滑动体和/或所述第二滑动体与所述筒体的内壁摩擦接触。
可选地,所述第一滑动体与所述第二滑动体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节流孔构造为从所述第一空间朝向所述滑动件的外部直径渐缩的锥孔。
可选地,所述固定部上形成有导向孔,所述滑动件包括与所述筒体的内壁周向贴合接触的阻尼结构,和从所述阻尼结构朝向所述固定部延伸并与所述导向孔滑动配合的导向结构,所述弹性件弹性抵顶在所述阻尼结构与所述固定部之间。
可选地,所述导向结构构造为与所述筒体同轴的圆柱,所述圆柱的自由端的端面形成有朝向所述阻尼结构延伸的过孔,所述节流孔与所述过孔连通。
可选地,所述阻尼结构的侧壁套设有密封圈,并通过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筒体的内壁贴合接触。
可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压簧,所述压簧套设在所述导向结构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筒体构造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具有底板的半封闭式结构,所述滑动件的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端穿过所述底板而伸到所述筒体的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79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