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铰链机构及包括其的负载运输装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28566.7 | 申请日: | 2021-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79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杰;刘德龙;李梓嘉;关贞成;蒋大伟;贾彦翔;邱旭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C11/04 | 分类号: | F16C11/04;F16C11/10;F16C11/12;F16F15/06;F16M11/20;F16M11/40;F16M13/02;F16M13/04;A45F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 代理人: | 梁田 |
地址: | 100039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铰链 机构 包括 负载 运输 装备 | ||
1.一种用于负载运输装备的柔性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铰链结构(2)以及分别与其上端和下端连接的上连接结构(1)和下连接结构(3),所述上连接结构(1)远离所述柔性铰链结构(2)的一端连接有拉压缓冲装置(4);所述柔性铰链结构(2)包括:
铰链底座(2-8)和铰链外壳(2-7),所述铰链底座(2-8)上设置有限位轴(2-3)和转轴(2-5);
U型板(2-1),所述U型板(2-1)上端配置为安装上连接结构(1),下端留有与所述转轴(2-5)相适配的花孔,转轴(2-5)穿过花孔可使U型板(2-1)带动上连接结构(1)绕转轴(2-5)转动,实现整体折叠展开功能;
平面窝卷弹簧(2-2),一端安装于限位轴(2-3)上,另一端安装于转轴(2-5)中,配置为用于实现折叠和展开过程中的缓冲及减震;
弹簧钩(2-6),安装于所述U型板(2-1)外侧凸台(2-9)上,用于铰链展开后锁紧;
所述拉压缓冲装置(4)具有外壳(4-4)以及设置在内部的连接轴(4-1),所述连接轴(4-1)的上端周侧设有轴套(4-2),所述轴套(4-2)能够沿连接轴(4-1)轴向滑动向下挤压弹簧提供缓冲;位于轴套(4-2)下端的连接轴(4-1)周侧设置有上压簧(4-3)和下压簧(4-5),所述下压簧(4-5)的下端设有螺母(4-6),所述螺母(4-6)锁紧于连接轴(4-1)末端,为下压簧(4-5)提供挤压位置;
所述连接轴(4-1)上端设有可连接人体背带、腰带的螺纹;
所述外壳(4-4)末端设有螺纹孔以连接上连接结构(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轴(2-3)穿过铰链外壳(2-7)并固定,且所述限位轴(2-3)位于铰链外壳(2-7)壳内部分开口用于安装平面窝卷弹簧(2-2),限位轴(2-3)位于铰链外壳(2-7)壳外部分通过弹簧钩(2-6)用于U型板(2-1)及上连接结构(1)限位,实现展开限位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铰链外壳(2-7)轴承座内的轴承(2-4),以承载转轴(2-5)转动和受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钩(2-6)的开口处呈斜面设计,以使得从所述弹簧钩(2-6)内侧向外受力无法打开,实现展开锁紧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压缓冲装置(4)的上端配有接口以连接人体或其他设备,所述下连接结构(3)远离所述柔性铰链结构(2)的一端设有接口配合连接底盘或车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外壳(2-7)设有限位槽和安装孔,与铰链底座(2-8)成一整体结构设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外壳(2-7)设有一个或多个减重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结构(1)为一个或多个空心金属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结构(1)为3个空心金属管;多个空心金属管各具有不同弧度,呈空间交错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结构(3)为具有一定弧度且呈兜状的空心金属管,用于连接和承载重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柔性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结构(3)为三根空心金属管,其中两侧两根金属管向两侧弯曲一定角度。
12.一种负载运输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铰链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未经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856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