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轮反向联动流体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29195.4 | 申请日: | 2021-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3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靳北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熵零技术逻辑工程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K13/00 | 分类号: | F01K13/00;F01K13/02;F01K25/08;F01K25/10;F01N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轮 反向 联动 流体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轮反向联动流体机构,包括泵送轮、透平轮、腔体和导轮,所述泵送轮设置在所述腔体内,所述透平轮设置在所述腔体内,所述导轮设置在所述腔体内,所述泵送轮和所述透平轮对应设置,所述导轮的叶片设置在所述透平轮的流体出口和所述泵送轮的流体入口之间,所述导轮经单向机构与旋转结构体传动设置,所述旋转结构体经反向联动机构与所述透平轮传动设置。本发明所公开的公开导轮反向联动流体机构,具有节能环保,适用于高效液力变矩器、高效高速气体变速器、变速箱和CVT使用,具有机构简单,功率密度高,柔韧性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动力领域,尤其是一种导轮反向联动流体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变矩器的导轮受力在超越离合器的作用下停止旋转,这样会损失许多流体动能,如果能够对这部分流体动能予以利用,将提升这类流体机构的效率。不仅如此,当这类流体机构的效率能得以提升后,可利用这类流体机构做变速单元,例如变速箱等予以应用。因此,需要发明一种导轮反向联动流体机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方案1:一种导轮反向联动流体机构,包括泵送轮、透平轮、腔体和导轮,所述泵送轮设置在所述腔体内,所述透平轮设置在所述腔体内,所述导轮设置在所述腔体内,所述泵送轮和所述透平轮对应设置,所述导轮的叶片设置在所述透平轮的流体出口和所述泵送轮的流体入口之间,所述导轮经单向机构与旋转结构体传动设置,所述旋转结构体经反向联动机构与所述透平轮传动设置。
方案2:在方案1所述导轮反向联动流体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泵送轮的叶片、所述透平轮的叶片和所述导轮的叶片中的至少一种叶片设为变节距叶片。
方案3:在方案2所述导轮反向联动流体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变节距叶片的节距受离心力控制机构控制设置。
方案4:在方案2所述导轮反向联动流体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变节距叶片的节距受离心力控制机构控制设置,所述变节距叶片的节距随转速的升高而减小。
方案5:在方案2所述导轮反向联动流体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变节距叶片的节距受离心力控制机构控制设置,所述变节距叶片的节距随转速的升高而增大。
方案6:在方案1至5任一所述导轮反向联动流体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在所述腔体内充入气体循环工质,所述气体循环工质的绝热指数小于1.3。
方案7:在方案1至5任一所述导轮反向联动流体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在所述腔体内充入六氟化硫作为气体循环工质。
方案8:在方案1至5任一所述导轮反向联动流体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在所述腔体内充入液体作为循环工质。
方案9:一种应用方案1至8任一所述导轮反向联动流体机构的动力单元,所述泵送轮与发动机的动力结构体传动设置。
方案10:一种应用方案1至8任一所述导轮反向联动流体机构的动力单元,所述泵送轮与设置在发动机排气道上的排气透平的动力结构体传动设置。
本发明中,所谓的气体循环工质可选择性地选择设为二氧化碳、四氟化碳等。
本发明中,所述单向机构可选择性地选择设为超越离合器。
本发明中,所述反向联动机构可选择性地选择设为包括惰轮齿轮的齿轮反向联动机构。
本发明中,可选择性地选择设置工质冷却器。
本发明中,应根据流体传动及热能动力领域的公知技术,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必要的部件、单元或系统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节能环保,适用于高效液力变矩器、高效高速气体变速器、变速箱和CVT使用,具有机构简单,功率密度高,柔韧性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熵零技术逻辑工程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熵零技术逻辑工程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91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