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通道后横梁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29319.9 | 申请日: | 2021-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85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权;刘勇;陈正垒;张祚臣;张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44000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横梁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车身中通道连接件领域,具体是一种中通道后横梁结构。包括一第一横板,一第二横板,两第三横板,两第四横板,一第一竖板,一第二竖板,两第一斜板,两第二斜板以及一第五横板;所述中通道后横梁结构从左至右依次为一第四横板、一第三横板、一第五横板、一第三横板以及一第四横板,第四横板与第三横板通过第三斜板连接,且第四横板与第三斜板的下端连接,第三斜板的上端与第三横板连接,所述第五横板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三横板两端连接。本发明能够贯穿中通道盖板,同时和中通道及中通道盖板通过焊点连接,形成了连续贯通结构,增加前地板局部模态和刚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身中通道连接件领域,具体是一种中通道后横梁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身中未涉及中通道后横梁,车身中通道中间只有中通道盖板,两侧为座椅安装支架。
但是现有车身中通道的结构有如下问题:车身中通道的结构不连续,未形成贯通结构,前地板后部模态低,前地板后部刚度低,将前座椅后安装支架分别设计影响侧面碰撞碰撞力的传递。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车身中通道的结构不连续并且未形成贯通结构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中通道后横梁结构。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中通道后横梁结构,包括一第一横板,一第二横板,两第三横板,两第四横板,一第一竖板,一第二竖板,两第一斜板,两第二斜板以及一第五横板;
所述中通道后横梁结构从左至右依次为一第四横板、一第三横板、一第五横板、一第三横板以及一第四横板,第四横板与第三横板通过第三斜板连接,且第四横板与第三斜板的下端连接,第三斜板的上端与第三横板连接,所述第五横板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三横板两端连接;
位于中通道盖板一侧的第五横板一端与第二竖板的上端相连,位于第五横板处的第二竖板的下端与第二横板相连,位于第五横板两侧的第二竖板向下延伸形成两第二竖板延伸部,且第二横板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斜板与第二竖板延伸部内侧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竖板延伸部横向延伸至第四横板且第二竖板延伸部的上端分别与第三横板、第三斜板以及第四横板相连;
位于中通道本体一侧的第五横板一端与第一竖板的上端相连,位于第五横板处的第一竖板的下端与第一横板相连,位于第五横板两侧的第一竖板向下延伸形成两第一竖板延伸部,且第一横板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斜板与第一竖板延伸部内侧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竖板延伸部横向延伸至第四横板且第一竖板延伸部的上端分别与第三横板、第三斜板以及第四横板相连。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五横板左右两侧沿左右方向分别凹设有至少一根加强筋。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斜板以及第四横板中部共同凹设有与座椅横梁相适配的凹面。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面上开设有定位孔。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横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电泳排气孔。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横板上开设有座椅安装孔。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五横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孔。
本发明所述的中通道后横梁结构,能够贯穿中通道盖板,同时和中通道及中通道盖板通过焊点连接,形成了连续贯通结构,增加前地板局部模态和刚度。将前座椅后安装支架连接成一个整体零件,减少零件数量,保证侧面碰撞时碰撞力有效的传递,增加车辆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述中通道后横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93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通道后加强板结构
- 下一篇:模块间数据传输方法及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