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六次多项式的六足机器人足端轨迹规划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29510.3 | 申请日: | 2021-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47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李乐;徐景明;戴祯;刘卫东;高立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16 | 分类号: | B25J9/16;B62D57/032 |
代理公司: | 西安凯多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90 | 代理人: | 康进兴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多项式 机器人 轨迹 规划 方法 | ||
本发明设计一种基于六次多项式的六足机器人足端轨迹规划方法,针对六足机器人爬行特性,设计提出一种包括足端垂直与地面抬起及下落阶段、抛物线摆动阶段、平稳支撑阶段的足端轨迹曲线;并且各阶段足端轨迹曲线在机体坐标系下,足端位姿、速度、加速度时刻连续,从而保证在关节空间坐标系下,各个关节电机角度、角速度、角加速度时刻连续,使得机器人爬行过程中步态始终保持稳定、连续。本方法仅需使用者给出爬行速度、爬行周期、足底抬起高度信息,就可得到精确平滑的足底轨迹曲线减少了机器人产生侧滑的可能性,增加了机体稳定性,并且在凹凸地面处理上,程序实现较为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足端轨迹规划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六次多项式的六足机器人足端轨迹规划方法。
背景技术
六足机器人在结构上具有较多冗余自由度,能够适应较为复杂地形,在路况复杂的野外行走,完成履带式或轮式所不能完成的非结构性环境中的运输作业任务。在海底环境下这一点尤为明显,海底洋流、视野浑浊、通讯受限、海底地形凹凸不平、淤泥沉积等因素,使得传统履带式或轮式机器人难以胜任水下作业任务。因此对六足机器人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六足机器人进行工作方法的研究中,首先根据机器人机械结构进行运动学建模,得到机械腿的逆运动学解;之后对其进行运动轨迹进行规划,得到各关节随时间变化曲线;最后控制电机旋转完成工作任务。其中对机械腿的轨迹规划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影响机器人爬行的方式,影响爬行过程中的机体的稳定性、关节电机的受力情况、腿臂动作的整体能耗,进一步限制机器人的工作性能及所能适应的环境。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六足机器人爬行过程中的轨迹规划方法都是针对特定的腿臂机械结构,无法做到通法通解,并且编程复杂,在腿臂机械结构或作业环境发生改变时,很难快速准确的更改相应算法参数。例如,当六足机器人在爬行过程中遇到地面凹陷或者凸起时,按照现有技术的轨迹规划方法,很难快速准确的更改相应算法参数,使其自主适应腿臂机械结构或作业环境发生的改变。
综上所述,对六足机器人足端进行运动轨迹规划,使六足机器人既能满足爬行任务要求,能在爬行中遇到凹凸不平路面时保持机体平稳,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六足机器人运动轨迹规划方法无法在凹凸不平路面时保持机体平稳且可能会对腿部足端进行损坏的缺陷,本发明设计一种基于六次多项式的六足机器人足端轨迹规划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六次多项式的六足机器人足端轨迹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机体坐标系下,将六足机器人单腿足端的运动轨迹分为:足端垂直与地面抬起阶段、抛物线摆动阶段、足端垂直与地面下落阶段和平稳支撑阶段四个阶段,其中足端垂直与地面抬起阶段和足端垂直与地面下落阶段的运动轨迹控制方法相同,同时定义AB段为足端垂直与地面抬起阶段,BCD段为抛物线摆动阶段,C为抛物线最高点;DE阶段为足端垂直与地面下落阶段,EA阶段为平稳支撑阶段;
步骤2:采用六次多项式,建立几个阶段的轨迹曲线,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建立足端位置轨迹曲线:其中E(t)表示足端点E在t时刻的位置矩阵;
步骤2.2:根据上一步骤的轨迹曲线,得到足端速度轨迹曲线为:
足端加速度轨迹曲线为:
步骤2.3:根据步骤2.1和步骤2.2的多项式得到足端在某一时刻的某一方向的位置、速度及加速度的约束条件:
进一步得到Ai和Bi矩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295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