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二氧化碳还原的氧化铟-氧化铜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30116.1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0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牛利;韩冬雪;陈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825 | 分类号: | B01J23/825;C01B32/40;C07C29/154;C07C3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雷月华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二氧化碳 还原 氧化 氧化铜 光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二氧化碳还原的氧化铟‑氧化铜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以四水合氯化铟和二水合柠檬酸三钠为原料先制备球状的氧化铟,然后将六亚甲基四胺溶液滴加到氧化铟球体和三水合硝酸铜的分散液进行反应,得到氧化铟‑氧化铜光催化剂。本发明通过简单的湿化学制备方法,将氧化铟纳米球支撑在氧化铜纳米花上。这种独特的结构使复合催化剂具有比表面积大、暴露的吸附位点多、光生电子迁移距离小、分离和迁移性能提高等显著优点。结果表明,所制备氧化铟‑氧化铜光催化剂比纯氧化铟具有更好的一氧化碳生成率,并能进一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可作为光催化生产燃料的光催化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二氧化碳还原的氧化铟-氧化铜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短缺和温室效应的出现,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学燃料或有价值的有机物已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战略目标。由于太阳能的丰富性和可持续性,在光催化剂的帮助下,二氧化碳可以通过模拟自然光合过程转化为化学物质和燃料,这被认为是减少大气二氧化碳排放的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这一行动将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同时提供可再生燃料。在理想的光催化二氧化碳转化系统中,半导体被适当能量的光子激发,产生电子和空穴对。然后电子转移到表面以还原二氧化碳。
然而,由于碳氧双键的高离解能(~750kJ/mol),线性几何结构的二氧化碳分子在热力学上相当稳定,限制了其吸附、活化和转化过程。作为一种表面催化反应,光催化剂表面的非活性反应位点和二氧化碳分子的高活化势垒也严重限制了二氧化碳还原的效率和选择性。另一个限制是半导体在可见光区域的光吸收较差。大多数已报道的半导体,如二氧化钛,只对紫外线(UV)产生响应。最后,当半导体吸收光以产生光生电子时,光生电荷的低分离效率是显著限制半导体光催化剂性能的关键问题。在光催化过程中,载体在催化剂表面的复合速度(几十皮秒以内)比它们参与催化反应的速度(几个纳秒以内)要快。
面对上述问题,氧化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氧化铟是一种具有良好光催化稳定性的半导体材料。其催化活性中心促进了对二氧化碳的吸附和活化。然而,宽禁带(2.8eV)不利于可见光转换。
因此,需要通过引入其它窄带隙的材料来与氧化铟形成复合材料,来补足氧化铟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二氧化碳还原的氧化铟-氧化铜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上述方法制得的氧化铟-氧化铜光催化剂。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氧化铟-氧化铜光催化剂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还原的方法。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还原的氧化铟-氧化铜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四水合氯化铟和二水合柠檬酸三钠加入到水中并搅拌,然后将溶液的pH值调节到6.4-6.6;将获得的溶液进行水热反应,反应完成后自然冷却到室温,通过离心混合物收集最终产物,洗涤并干燥后,退火,再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球状的氧化铟;
(2)将六亚甲基四胺溶于水中获得溶液A;另将步骤(1)制得的氧化铟和三水合硝酸铜添加到水中获得溶液B,将溶液B搅拌一段时间后,向溶液B中逐滴加入溶液A;然后将混合溶液在70℃下加热3小时,反应完成后将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离心收集最终产物,洗涤并干燥后,得到氧化铟-氧化铜光催化剂。
进一步的,步骤(1)中四水合氯化铟和二水合柠檬酸三钠的摩尔比为1:1。
进一步的,步骤(1)中搅拌30mim,用氨水调节溶液的pH值。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水热反应是在130℃下反应24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01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