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黑臭水体快速自动识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0196.0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91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张万峰;李莘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峰向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C02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张春慧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体 快速 自动识别 系统 | ||
一种黑臭水体快速自动识别系统,包括箱体、移动壳、两组水管和多组存放盒;箱体内分为上层的第一安装仓和下层的第二安装仓;第二安装仓内设有滑动连接移动壳的导向滑动组件和放置台;移动壳内设有导液管和抽液装置;导液管上设有流量检测模块和两组电极模块;两组电极模块的电极端均密封伸入导液管内,两组电极模块分别与氧化还原电位检测模块的正负电极电性连接;导液管连接抽液装置,且其和抽液装置分别连接两组水管;水管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放置台上设有加热组件和降温组件;第一安装仓内设有挡板并形成围成安装仓,挡板上设有触摸显示屏;安装仓内设有控制器、电源模块和氧化还原电位检测模块。本发明便于快速对黑水体进行检测识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黑臭水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黑臭水体快速自动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内湖泊、河道等景观水体是城市人居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其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差等特点,很容易成为居民生活污水、雨水及垃圾的受纳体,从而导致水体溶解氧的大量消耗,水体缺氧乃至厌氧条件下污染物转化并产生氨氮、硫化氢、挥发性有机酸等臭恶臭物质以及铁、锰硫化物等黑色物质,使整个生态系统出现危机。城市河流出现黑臭,已成为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共同存在的污染问题,河流黑臭是我国城市河网的一个普遍现象,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城市形象和生态环境。
在黑臭水进行检测识别时,往往从水体的透明度、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和氨氮等数值指标对水体是否为黑水体进行检测识别;对水体的透明度检测后往往还需要进行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或氨氮的检测以进一步判断水体是否为黑水体,或者将采集到试样携带会实验室对水体的溶解氧和氨氮指标进行检测,最终判断水体是否为黑水体;因此,无法满足检测人员在水域现场进行水体检测鉴定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一)发明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黑臭水体快速自动识别系统,本发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在水域现场快速对黑水体进行检测识别。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黑臭水体快速自动识别系统,包括箱体、密封门、触摸显示屏、挡板、控制器、电源模块、氧化还原电位检测模块、移动壳、两组水管、多组存放盒、放置台、抽液装置和导液管;
箱体的上端面设有端盖,箱体内水平设有隔板;隔板用于将箱体内部分为上层的第一安装仓和下层的第二安装仓;
第二安装仓在箱体的侧端面设有开口;箱体的侧端面上设有用于密封口的密封门;第二安装仓内设有导向滑动组件;移动壳滑动连接导向滑动组件;
导液管和抽液装置均连接移动壳的内壁;导液管内设有流量检测模块,导液管上设有两组电极模块;两组电极模块的电极端均密封伸入导液管内,两组电极模块分别与氧化还原电位检测模块的正负电极电性连接;导液管的一端管口连接一组水管的进液端口;抽液装置的出液端口通过管道连接导液管的另一端管口,抽液装置的进液端口连接另一组水管的出液端口;任意一组水管上设有温度传感器;
放置台连接第二安装仓的底面,放置台上并排设有用于对存放盒内试样进行加热或降温的加热组件和降温组件;
挡板连接第一安装仓并与第一安装仓的内壁之间围成安装仓;触摸显示屏连接挡板与隔板平行的端面;控制器、电源模块和氧化还原电位检测模块均连接安装仓内壁;控制器、电源模块、氧化还原电位检测模块、触摸显示屏、抽液装置、流量检测模块、温度传感器、加热组件和降温组件电性连接。
优选的,导向滑动组件包括两组导向杆、第一滑块和多组第二滑块;
两组导向杆并排分布,两组导向杆的两端均连接第二安装仓的内壁;第一滑块和多组第二滑块上均设有用于供导向杆滑动穿过的第一通孔;第一滑块连接移动壳的一侧,多组第二滑块并排分布并卷连接移动壳的另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峰向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峰向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01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