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双曲面聚光光伏-光热海水淡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1016.0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88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丁雨薇;陈海飞;何羽璇;陈梦瑾;于海龙;朱宝忠;王韵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4 | 分类号: | C02F1/14;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王美华 |
地址: | 21316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双曲面 聚光 光热 海水 淡化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双曲面聚光光伏‑光热海水淡化系统,具有双曲面聚光器、抽吸装置及蒸馏淡化装置,双曲面聚光器具有透光玻璃、汇聚太阳光的双曲面反光镜,抽吸装置具有舒展在海水中的树状管束、海水槽,蒸馏淡化装置具有蒸发器、冷凝器。晴天时,抽吸装置的树状管束利用虹吸作用将海水抽吸到海水槽内,通过双曲面聚光器高温加热后的海水蒸发形成上升水蒸气,接触透光玻璃后冷凝成液态淡水,汇聚到淡水采集器内;阴天时,蒸馏淡化装置利用真空泵对蒸发器进行抽真空处理,使得海水在较低温下进行蒸发并冷凝成液态淡水。本发明利用虹吸作用抽吸海水,无需提供额外能量,做到光热光电一体化,适用于各种天气,经济效益强,海水淡化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水淡化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太阳能双曲面聚光光伏-光 热海水淡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能源供不应求,环境污染也愈发严重,太阳能作 为一种来源广泛、环保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其优异的替代作用在各个领域得到 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那么如何能有效方便且高效率的进行海水淡化,就是我们所要致力研究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本发明提供一 种太阳能双曲面聚光光伏-光热海水淡化系统,其集光热光电于一体,适用于各 种天气情况下的海水淡化,经济效益强,淡化效果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太阳能双曲面聚光光伏- 光热海水淡化系统,具有双曲面聚光器、抽吸装置及蒸馏淡化装置。
所述双曲面聚光器:包括汇聚太阳光的双曲面反光镜,双曲面反光镜顶部 安装有穹顶状的透光玻璃,双曲面反光镜外表面覆盖有将直射阳光转化成电能 的光电材料,双曲面反光镜上部内壁周向设有淡水槽,淡水槽内圈设有防水透 气膜,所述淡水槽管路连接有淡水采集器;
所述抽吸装置:安装在双曲面聚光器下方,具有上端敞开接收双曲面反光 镜所聚集阳光以加热海水的海水槽、利用虹吸作用将海水抽吸进海水槽内的树 状管束;
所述蒸馏淡化装置:具有与海水槽相连的蒸发器、对蒸发器进行抽真空处 理的真空泵,蒸发器上出料端连接有冷凝器,冷凝器与淡水采集器管路连接。
进一步说,所述的光电材料连接有储存电能的蓄电池,蓄电池线路连接有 太阳能控制器。
所述的海水槽内安装有涡旋叶轮,可加速海水蒸发,使海水混合充分,热 量分布更加均匀;海水槽底部设有收集海水蒸发所留下的粗盐的粗盐槽,并贴 有可减少海水槽内高温海水的热量散失的聚苯板隔热层,树状管束末端具有抽 吸海水的抽吸管。
所述的冷凝器连接有存放低温水的冷却水箱,冷却水箱连接有将冷却水箱 内低温水泵入冷凝器的冷却水泵,以使得冷凝器内的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淡水。
所述的蒸发器下出料端连接有容纳蒸发后剩余浓海水的浓海水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树状管束虹吸效应对海水进行采集抽吸,无需其他动力设备, 能有效减少能源损耗,不造成环境污染。
2.本发明采用防水透气膜,能使水蒸气直接透过接触透光玻璃形成冷凝水, 而又能有效防止形成的冷凝水再次滴落回到海水槽,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 益。
3.本发明在双曲面反光镜外表面设置光电材料,晴天时可将太阳能转化为 电能储存并提供给用电设备,从而保证在太阳光不充足时海水淡化系统能正常 运行,减少因环境变化而造成的资源损耗。
4.本发明在实现海水淡化的同时,能对海水蒸发所留下的粗盐进行收集, 增加经济效益,从而加快系统中海水的循环,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10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益生菌果泥
- 下一篇: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燃料电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