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增强型含氟质子或离子交换膜的复合膜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1385.X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70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吴慧生;杨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汉丞新能源有限公司;浙江汉丞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汉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1004 | 分类号: | H01M8/1004;C08J5/18;C08J5/22;C08L69/00;C08L63/00;C08L27/18 |
代理公司: | 上海得民颂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79 | 代理人: | 张素华 |
地址: | 3112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强 型含氟 质子 离子交换 复合 电极 | ||
1.一种高增强型含氟质子或离子交换膜的复合膜电极,应用于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含有两层微孔增强膜,每层微孔增强膜双面都被含氟质子或离子交换树脂填充,且所述微孔增强膜与含氟质子或离子交换树脂的重量比为5:95~40:60;高增强型含氟质子或离子交换膜的复合膜电极总重在2~500克/平米,其厚度在1微米~300微米;所述高增强型含氟质子或离子交换膜的复合膜电极的拉伸强度双向都要40MPa,其常温离子传导率0.007S/cm,透空气率极低,用Gurley透气仪测算100毫升空气透过此复合膜电极所需的时间5分钟;
还包含一离型膜,所述离型膜附着于所述复合膜的最底层,所述离型膜的成分选用含双酚A为主成分的工程塑料或含六氟二甲基双酚A为主成分的工程塑料;其中所述含双酚A为主成分的工程塑料为双酚A聚合或共聚而得的聚合物,且其重量比大于50%;所述含六氟二甲基双酚A为主成分的工程塑料为与含六氟二甲基双酚A聚合或共聚而得的聚合物,且其重量比大于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增强型含氟质子或离子交换膜的复合膜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增强膜与含氟质子或离子交换树脂的重量比为10:90~30: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增强型含氟质子或离子交换膜的复合膜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增强膜为2~50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增强型含氟质子或离子交换膜的复合膜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增强膜为2~30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增强型含氟质子或离子交换膜的复合膜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酚A聚合或共聚而得的聚合物为聚碳酸酯、聚苯醚、聚砜树脂、聚环氧树脂或所述聚碳酸酯、聚苯醚、聚砜树脂、聚环氧树脂中至少两种的混合共聚物;所述六氟二甲基双酚A聚合或共聚而得的聚合物为聚碳酸酯、聚苯醚、聚砜树脂、聚环氧树脂或所述聚碳酸酯、聚苯醚、聚砜树脂、聚环氧树脂中至少两种的混合共聚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增强型含氟质子或离子交换膜的复合膜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增强膜的干重为0.5~30克/平米,其开孔隙率为40%~95%,厚度0.5~30微米,其拉伸强度双向都要40MPa。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增强型含氟质子或离子交换膜的复合膜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增强膜的制备方法为:
采用热熔喷丝、湿法喷丝、湿式相变化法、温差相变化法、干式溶剂法、静电纺丝法或超高速离心纺丝法进行纺丝工艺,将纳米或微米级纤维均匀地收集,成无规则网状微孔结构,经热定形后形成微孔薄膜,所用树脂为热塑性含氟或含氯树脂、碳纤维前体;将所述微孔薄膜采膏状挤出并双向拉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增强型含氟质子或离子交换膜的复合膜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氟质子交换树脂或离子交换树脂的溶液里,混入一种或多种的金属纳米粉、金属氧化物粉、碳粉、石墨粉、石墨烯,其总重量不超过含氟质子交换树脂或离子交换树脂的干重的8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增强型含氟质子或离子交换膜的复合膜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纳米粉包括银、铂或钯;所述金属氧化物粉包括二氧化锆或二氧化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增强型含氟质子或离子交换膜的复合膜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增强膜为2~20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汉丞新能源有限公司;浙江汉丞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汉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汉丞新能源有限公司;浙江汉丞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汉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138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