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池底淤泥预处理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1665.0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68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先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F16F15/067 |
代理公司: | 深圳知帮办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682 | 代理人: | 谭慧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淤泥 预处理 机器人 | ||
本发明涉及环保机械领域,具体为一种池底淤泥预处理机器人,包括:主体机架、游走机构、清洁机构;其中游走机构固定安装在主体机架顶部,清洁机构安装在主体机架底面,所述清洁机构包括:铲除装置、切割清除装置、扫除装置,所述铲除装置设置有淤泥抠铲用于清理大块的淤泥,切割清除装置设置有旋转叶片用于清理小块淤泥,所述扫除装置设置有淤泥毛刷清理粘结的粉尘状淤泥;本发明通过清洁机构三种清洁装置配合,在配合外部的淤泥泵能够彻底的对池底粘结的淤泥进行清除,大大降低养殖池的淤泥污染程度,便于对池塘淤泥的处理;适用于对池塘清洁度要求较高的养殖业、观赏池;节约了大量的人工,加快了工作效率,较少清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机械领域,具体为一种池底淤泥预处理机器人。
背景技术
池底淤泥的处理具体是指对污泥进行处理、固化、脱水、稳定、干化或焚烧的加工过程;其中都需要最先进行池塘中淤泥的堆积通过淤泥泵等装置泵出池外;在整个过程中,由于部分淤泥出现一些结块、聚集的物理、化学变化,导致淤泥在池底粘黏进而会固化在池底,久而久之淤泥处理效果越来越差,对池塘清洁度要求较高的养殖业、观赏池会不同程度的收到损害;若人工清理,则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而对淤泥进行预处理使得淤泥在泵出时不会粘连在池底非常重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专利号:CN211972103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池淤泥处理装置,对于含水率高的液态淤泥,本装置用挖淤板将淤泥带入收集罩,通过淤泥泵吸取并分离实现对淤泥的回收;对于沉积成块的固态顽固淤泥,本装置通过切割装置A和B的横向切割与纵向切割将淤泥捣碎,用挖淤板将淤泥带入传送带实现对淤泥的回收,即实现了对含水率不同淤泥的有效处理;原淤泥中所含水分经过滤后流入水回收室,实现了水的回收利用。
然而,通过研究发现,该发明对固化淤泥切割时,存在清洁效率慢、切割装置易破坏池底和存在清洁死角的问题,影响机械在预处理过程中的实用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池底淤泥预处理机器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池底淤泥预处理机器人,包括:主体机架、游走机构,所述游走机构固定安装于主体机架顶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铲除装置、切割清除装置、扫除装置;所述铲除装置固定安装于主体机架的前端部,所述切割清除装置安装于主体机架的底部,所述扫除装置固定安装于主体机架的尾部。
优选地,所述铲除装置包括:前部清理安装板、前部清理电机、前部旋转安装座、淤泥抠铲;所述前部清理安装板固定于主体机架的前端,所述前部清理电机与前部清理安装板固定并转动连接前部旋转安装座,所述前部旋转安装座下端与淤泥抠铲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淤泥抠铲数量至少为一个,具体包括:伸缩连接杆、铲头连接架、活动铲头,所述伸缩连接杆固定于旋转安装座底部;所述铲头连接架由若干个两根铰接的连杆组成,其顶端与旋转安装座铰接,底端与伸缩连接杆伸缩端铰接;所述活动铲头与铲头连接架底端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连接杆外部套设有伸缩复位弹簧,用于铲除装置在清理过程中的铲头复位。
优选地,所述切割清除装置包括:中部驱动电机、传动轮轴、旋转叶片,所述中部驱动电机通过连接板固定于主体机架中部,所述传动轮轴通过传送带连接于中部驱动电机与旋转叶片之间,所述旋转叶片由两片八字形安装板上下叠加组成,八字形安装板下表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叶片刀头用于铲除小块淤泥。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轮轴通过离心连接装置连接;所述淤泥抠铲数量至少为一个,具体包括:伸缩连接杆、铲头连接架、活动铲头、铲头固定上圆盘、铲头固定下圆盘,所述伸缩连接杆固定于旋转安装座底部;所述若干数量铲头连接架由两根铰接的连杆组成,所述活动铲头与铲头连接架底端固定;所述铲头固定上圆盘固定于前部旋转安装座底部,且伸缩连接杆滑动贯穿铲头固定上圆盘并与下方所述铲头固定下圆盘固定,所述铲头连接架上、下部分别与铲头固定上圆盘、铲头固定下圆盘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16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人驾驶邻近车辆轨迹预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单点支撑的整面受力按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