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加氢的检测控制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32391.7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23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曾雷;陈思源;张松林;杨书勤;毛永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3 | 分类号: | B60R16/023;B60S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蔡光仟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加氢 检测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加氢的检测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将加氢枪与车辆加氢口连接;检测加氢枪是否插入;若检测到加氢枪插入,则收集车辆状态参数;根据车辆状态参数判断车辆状态是否正常;在车辆状态正常时采集车内氢气信息参数;根据车内氢气信息参数判断车辆是否能够加氢;在车辆能够加氢时加入氢气,测试加氢枪与车辆加氢口之间是否锁止;在加氢枪与车辆加氢口之间锁止时继续加氢。本发明根据检测的参数判断是否满足安全加氢的条件以及加氢枪是否锁止,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加氢气过程中存在的忘记锁止加氢枪或锁止不到位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加氢的检测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车由于存在充电时间长、低温续航短等问题,各大车企开始积极投入氢燃料电池车的研发和技术储备,氢燃料电池车拥有充氢时间短,续驶里程长等优势。
然而,目前氢燃料电池车采用简单的机械插枪加氢方式加入氢气,这样的方式存在工作人员忘记锁止加氢枪或锁止不到位的情况。如果充入的是高压氢气(气压最高可达到70MPa),加氢枪可能弹出,危及工作人员生命安全。
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加氢的检测控制方法及装置,能够有效避免工作人员在加氢气过程中忘记锁止加氢枪或锁止不到位的情况。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加氢的检测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加氢枪与车辆加氢口连接;获取车内氢气信息参数;根据所述车内氢气信息参数判断车辆是否能够加氢;在车辆能够加氢时加入检测氢气,测试所述加氢机与所述车辆加氢口之间是否锁止;在所述加氢机与所述车辆加氢口之间锁止时继续加氢。
进一步地,在获取所述车内氢气信息参数之前还包括:获取车辆状态参数;根据所述车辆状态参数判断车辆状态是否正常;在车辆状态正常时采集所述车内氢气信息参数。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车辆状态参数判断车辆状态是否正常的步骤包括:将所述车辆状态参数与标准车辆状态参数范围比较,若所述车辆状态参数没有落入所述标准车辆状态参数范围,则判断车辆状态不正常并结束加氢;若所述车辆状态参数落入所述标准车辆状态参数范围,则判断车辆状态正常。
进一步地,在获取车辆状态参数之前还包括:检测所述加氢枪是否插入;若检测到所述加氢枪插入,则收集所述车辆状态参数;若未检测到所述加氢枪插入,则结束加氢。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车内氢气信息参数判断车辆是否能够加氢包括:将所述车内氢气信息参数与标准氢气参数范围比较,若所述车内氢气信息参数没有落入所述标准氢气参数范围,则判断车辆不能加氢并结束加氢;若所述车内氢气信息参数落入所述标准氢气参数范围,则判断车辆能够加氢。
进一步地,在车辆能够加氢时加入检测氢气,测试所述加氢枪与所述车辆加氢口之间是否锁止包括:在所述加氢枪与所述车辆加氢口的连接处检测氢气泄漏参数;将所述氢气泄漏参数与标准氢气参数范围比较;若所述氢气泄漏参数落入所述标准氢气参数范围,则判断所述加氢枪与所述车辆加氢口没有锁止并结束加氢气;若所述氢气泄漏参数没有落入所述标准氢气参数范围,则判断所述加氢枪与所述车辆加氢口锁止,继续加氢气。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状态参数包括车辆的高压状态和绝缘状态,所述车内氢气信息参数包括车内与氢气相关的车辆故障、车内氢气罐的氢气压力、氢气温度、氢气罐容量、标称压力等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加氢的检测控制装置,包括:车辆氢管理系统,用于获取车内氢气信息参数;通信模块,用于将所述氢气信息参数通过车内的第一通信装置传送给加氢机的第二通信装置;加氢机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二通信装置传递的所述氢气信息参数判断车辆是否能够加氢,并在车辆能够加氢时控制加氢枪通入氢气;氢浓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加氢枪与车辆加氢口的连接处的氢气泄漏参数,以供加氢机控制器判断加氢枪与车辆加氢口是否锁止,并在加氢枪与车辆加氢口锁止时继续加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23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