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冰功能性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2758.5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55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郝秀清;张靖辰;牛宇生;杨吟飞;陈妮;李亮;何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26/364 | 分类号: | B23K26/364;B64D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刘奇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能 结构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防冰功能性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基体的表面制备楔形微结构,在基体的表面形成楔形微结构层;所述楔形微结构层由阵列分布的楔形微结构形成,所述楔形微结构包括多个串联的楔形沟槽,每个所述楔形沟槽的楔角独立地为0.5°~4°,串联的相邻两个楔形沟槽中,沿水流方向,一个楔形沟槽的宽端与另一个楔形沟槽的窄端通过过渡圆弧连接;
在所述楔形微结构层的表面制备阵列分布的纳米级晶格,在楔形微结构层的表面形成纳米级晶格层;
将表面具有所述纳米级晶格层的基体进行低表面能处理,在基体的表面形成防冰功能性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楔形沟槽的深度独立地为1~110μm,长度独立地为0.1~50mm,沟槽宽度独立地为1μm~0.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圆弧的半径为0.1~1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微结构的阵列周期为2μm~6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体的表面制备所述楔形微结构的方法包括激光液相加工法;所述激光液相加工法在浓度为0.4~2wt%的氟化液中进行,所述基体的待加工表面距离氟化液液面0.5~5mm;所述激光液相加工法的激光操作条件包括:皮秒激光,激光功率为5~30W,脉宽为75fs,重复频率为1000Hz,扫描间距为0.01~0.0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级晶格的径向尺寸为10~500nm,所述纳米级晶格层的厚度为1~2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楔形微结构层的表面制备纳米级晶格的方法包括湿法刻蚀法,所述湿法刻蚀法所用刻蚀液为浓度为1~4mol/L的盐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表面能处理所用处理液为浓度为0.1~2wt%的氟化液。
9.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防冰功能性结构,包括楔形微结构层和设置在所述楔形微结构层表面的纳米级晶格层,且所述纳米级晶格层经低表面能处理;所述楔形微结构层由阵列分布的楔形微结构形成,所述楔形微结构包括多个串联的楔形沟槽,串联的相邻两个楔形沟槽中,沿水流方向,一个楔形沟槽的宽端与另一个楔形沟槽的窄端通过过渡圆弧连接;所述纳米级晶格层由阵列分布的纳米级晶格形成。
10.权利要求9所述防冰功能性结构在飞机防冰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275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