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间断肋式复合减振耗能器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3311.X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29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温华兵;刘伟;魏海婴;钱徐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7/10 | 分类号: | F16F7/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徐澍 |
地址: | 212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断 复合 耗能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间断肋式复合减振耗能器,包括上面板(1)和下面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板(1)和所述下面板(3)之间安置有若干复合减振结构件(2);所述复合减振结构件(2)包括若干耗能阻振质量结构件(2-2)和若干劈尖减振支撑结构件(2-1),其中,所述耗能阻振质量结构件(2-2)与所述劈尖减振支撑结构件(2-1)的布置方式为m×n阶A矩阵形式,所述耗能阻振质量结构件(2-2)布置在A矩阵的Aij位置,i与j同时为奇数或同时为偶数,i≤m,j≤n;所述劈尖减振支撑结构件(2-1)布置在A矩阵的剩余位置;
所述耗能阻振质量结构件(2-2)由至少2组耗能阻振质量块(2-2-2)构成同轴的组与组之间设有间隙的圆柱体,圆柱体的圆周面上均布连接有至少3块沿轴向等高的矩形小肋板(2-2-1),每组所述耗能阻振质量块(2-2-2)由2块镜像贴合的所述耗能阻振质量块(2-2-2)构成,每块所述耗能阻振质量块(2-2-2)由薄圆板和薄圆板两侧向外叠加连接若干层薄钢环构成,所述薄钢环的外径相同,内径自内向外依次呈扩张增大,形成阶梯圆锥形沉孔;
所述劈尖减振支撑结构件(2-1)由至少3片半圆柱形劈尖结构板(2-1-2)拼接构成花瓣状的灯笼体,在灯笼体的底端与顶端分别设有连接用的交叉肋(2-1-1),所述半圆柱形劈尖结构板(2-1-2)由薄半圆板和薄半圆板两侧向外叠加连接若干层薄半圆钢环构成,所述薄半圆钢环的外半径相同,内半径自内向外依次呈扩张增大,形成阶梯状半圆锥形凹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断肋式复合减振耗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为5-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断肋式复合减振耗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阻振质量块(2-2-2)中的薄圆板上喷涂有厚度为5-10mm的阻尼材料,耗能阻振质量块(2-2-2)上下两端各安置有圆形封盖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断肋式复合减振耗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柱形劈尖结构板(2-1-2)中的薄半圆板上喷涂有厚度为5-10mm的阻尼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断肋式复合减振耗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薄钢环和所述薄半圆钢环的内径半径由内向外依次为式中:ε为常数,n为钢板层数,d为一片钢环厚度,ε取值范围为0.0001-0.01,n取值范围为5-50,d取值范围为0.1-1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断肋式复合减振耗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阻振质量结构件(2-2)与所述劈尖减振支撑结构件(2-1)表面均喷涂厚度为5-10mm的阻尼材料,所述上面板(1)和下面板(3)对称开有若干减轻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间断肋式复合减振耗能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制作所述矩形小肋板(2-2-1)、所述耗能阻振质量块(2-2-2)的薄钢环及中间的薄圆板、所述半圆柱形劈尖结构板(2-1-2)的薄半圆钢环及中间的薄半圆板、所述交叉肋(2-1-1)的带弧面的直角梯形小肋板、所述上面板(1)和所述下面板(3);
步骤2、将制作好的薄钢环以薄圆板中心为基准向两侧层层叠加,薄钢环外圈焊接固定,制成所述耗能阻振质量块(2-2-2),将制作好的矩形小肋板(2-2-1)均匀分布焊接在制作好的所述耗能阻振质量块(2-2-2)外圆周面上,从而将耗能阻振质量结构件(2-2)制作完成;
步骤3、将制作好的薄半圆钢环以薄半圆板中心为基准向两侧层层叠加,薄半圆钢环弧形外圈焊接固定,制作成所述半圆柱形劈尖结构板(2-1-2),将制作好的直角梯形小肋板的弧面与所述半圆柱形劈尖结构板(2-1-2)焊接,然后将若干片所述半圆柱形劈尖结构板(2-1-2)拼接构成花瓣状的灯笼体,从而将所述劈尖减振支撑结构件(2-1)制作完成;
步骤4、将所述劈尖减振支撑结构件(2-1)和所述耗能阻振质量结构件(2-2)按矩阵形式焊接在上下面板之间,所有结构之间均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增加垂向刚度,制得间断肋式复合减振耗能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331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