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感光树脂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3745.X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67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刘仁;朱乙;皮峻逸;王景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滁州金桥德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F7/027 | 分类号: | G03F7/027;C08F122/14;C08F2/48;C09D4/02;C09D11/101;B33Y70/00 |
代理公司: | 无锡承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73 | 代理人: | 张亮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感光 树脂 组合 及其 应用 | ||
1.一种感光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括:
a)(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或烯烃、炔烃类单体,
b)光引发剂,
所述光引发剂具有如式1所示化学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光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的组成为a)95份至99份的(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或烯烃、炔烃类单体,
b)1份至5份的光引发剂,
其中,a)和b)的总和为100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感光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引发剂的制备路线如下所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感光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引发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步骤1,将碳酸钾、溴代丙烯、1,4-二羟基蒽醌加入到丙酮中,搅拌溶解,冷凝回流反应至1,4-二羟基蒽醌完全消耗,加水后用乙醚萃取,浓缩纯化得到黄色固体粉末;
步骤2,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连二亚硫酸钠加入到水、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溶液中,加热搅拌溶解,将步骤1的产物黄色固体粉末溶解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滴入混合溶液中,加热至回流,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继续反应,结束后分离纯化得到红色固体粉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感光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溴代丙烯、1,4-二羟基蒽醌的摩尔比为40:1—50:1,碳酸钾添加量为溴代丙烯、1,4-二羟基蒽醌总摩尔量的0.15—0.25倍;所述步骤1中冷凝回流温度为55℃—60℃,反应时间为18h—24h;
所述步骤2中连二亚硫酸钠和黄色固体的摩尔比为2:1,氢氧化钠和黄色固体的摩尔比为5:1—5.5:1;所述步骤2中搅拌溶解温度为85℃—90℃,回流反应温度为130℃—140℃,回流反应时间为3h—4h,加入氢氧化钠反应时间为30min—1h。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感光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包括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烯烃、炔烃类单体包括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炔中的一种或多种。
7.一种感光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括:
a)(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烯烃、炔烃类单体,
b)光引发剂,
所述光引发剂通过以下方式制备得到:
步骤1,将碳酸钾、溴代丙烯、1,4-二羟基蒽醌加入到丙酮中,搅拌溶解,冷凝回流反应至1,4-二羟基蒽醌完全消耗,加水后用乙醚萃取,有机相浓缩后经纯化得到黄色固体;
步骤2,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连二亚硫酸钠加入到水、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溶液中,加热搅拌溶解,将黄色固体溶解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滴入混合溶液中,加热至回流,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继续反应,结束后分离纯化得到红色固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感光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溴代丙烯、1,4-二羟基蒽醌的摩尔比为40:1—50:1,碳酸钾添加量为溴代丙烯、1,4-二羟基蒽醌总摩尔量的0.15—0.25倍;冷凝回流温度为55℃—60℃,反应时间为18h—24h;
所述步骤2中连二亚硫酸钠和黄色固体的摩尔比为2:1,氢氧化钠和黄色固体的摩尔比为5:1—5.5:1;所述步骤2中搅拌溶解温度为85℃—90℃,回流反应温度为130℃—140℃,回流反应时间为3h—4h,加入氢氧化钠反应时间为30min—1。
9.一种成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使用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光树脂组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成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将感光树脂组合物涂布在基材表面,采用365nm或405nm LED光源辐照固化成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滁州金桥德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南大学;滁州金桥德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374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