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夜间控尿训练床上用品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4044.8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21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马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G7/05 | 分类号: | A61G7/05;A61F13/42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周春洪 |
地址: | 200127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夜间 训练 床上用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夜间控尿训练床上用品,包括床单、被单和报警组件,所述床单设有床单本体和床围,床单本体包括面层、吸水层和床单防水层,所述吸水层为吸水率≥200%,滴水扩散时间≥10s且≤20s的材质;所述床围固定在床单本体的外周,边缘缝制有松紧带;所述被单包括顶层、被单防水层和底层;所述报警组件包括导线、电源、开关、声光报警器和壳体,其中导线的触发导线固定在吸水层内;所述面层、顶层和底层为全棉面料。本发明的夜间控尿训练床上用品方便更换,不会污染其他床品,有助于患者及家人长期坚持唤醒治疗的实施;可以给予患者充分的时间接触到潮湿的尿液,建立大脑的排尿反射;触发灵敏,保证能够起到唤醒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夜间控尿训练床上用品。
背景技术
遗尿症是指>5岁儿童夜间仍不能从睡眠中醒来控制排尿而发生无意识排尿的行为。至今病因仍不十分明确,近年的研究认为是多病因所致,包括遗传因素、睡眠觉醒障碍、血管加压素即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膀胱功能障碍、心理因素等。治疗方面包括行为治疗、药物治疗、针灸治疗、联合治疗等措施。行为治疗以膀胱功能训练和唤醒治疗为主。膀胱功能训练主要用于白天,让儿童在白天尽量多饮水,使膀胱容量扩张,当患儿要排尿时,嘱其尽量憋尿,直到不能忍受为止,增大膀胱容量,患儿在白天排尿时,排尿过程尽量做到排尿-中断-再排尿-再中断,加强尿道外括约肌和腹内肌对排尿的控制,以控制膀胱颈部下垂,达到夜间控制遗尿的目的。唤醒治疗则主要用于夜晚,使用尿湿报警器或闹钟,将湿度感应器放在患儿内裤上,一排尿则报警唤醒患儿,以训练患儿对膀胱膨胀的敏感性并及时苏醒。
唤醒治疗的方法安全、经济、无副作用,但是造成大量床上用品污染,需家人及时更换和清洗,使用繁琐,消耗精力大,而且该方法短期内不能见效,须长期坚持使用,导致能坚持的人数不多,难以推广使用。因此,需要一种方便唤醒治疗实施的方法。
专利文献CN204808558U,公开了一种用于夜间遗尿、尿床的报警器,包括内裤、带有发射无线电信号的传感器、带有无线信号的接收器、电源部分,在内裤中间部分设有包括尿湿检测模块的内裤夹层,内裤的前系带上有一个计数片,计数片的按扣位于传感器背后。该遗尿报警器可方便地安装和拆卸,便于报警裤的穿着和清洗。专利文献CN2081677U,公开了一种尿湿后能发出警报的儿童床垫,由床垫和报警电路两部分组成,床垫由顶层、探测层、吸水层、防水层组成,报警电路由直流电源、开关、发光二极管、电阻、三极管和扬声器组成,其中的探测层由基层和附于基层上的两根互不相通的裸导线组成,两根裸导线以一定的间距布置于基层的正反两面,尿湿时探测导线导通,报警器发出音乐报警。
以上的遗尿报警装置虽然都可以用于夜间唤醒治疗,但是仍然具有使用繁琐、使用舒适度低或治疗效果不佳的缺陷。目前亟需一种便于唤醒治疗的操作,有助于患者及家属坚持实施,舒适度高且疗效更好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唤醒治疗的操作,有助于患者及家属坚持实施,舒适度高且疗效更好的夜间控尿训练床上用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夜间控尿训练床上用品,包括床单和报警组件,所述床单设有床单本体和床围,所述床单本体由上至下依次是面层、吸水层和床单防水层,所述吸水层其材料吸水率≥200%,滴水扩散时间≥10s且≤20s;所述床围包围固定在床单本体的外周,所述床围的边缘缝制有松紧带;所述报警组件包括导线、电源、开关、声光报警器和壳体,所述导线包括壳体内导线和触发导线,所述触发导线固定在吸水层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触发导线有两根,呈回文状并列排列。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床单防水层为透气防水面料。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电源、开关和声光报警器集成在壳体上,两根壳体内导线的一端分别与电源连接,另一端在所述壳体表面形成两个插孔,两根触发导线延伸在床单本体外部的一端设有插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40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仿生多级吸能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风速调节方法及装置、吹风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