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椎间隙植骨装置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36121.3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1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夏燕妮;田兆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88 | 分类号: | A61B17/88;A61B17/7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晓鹏 |
地址: | 250012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隙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椎间隙植骨装置及系统,包括推进杆、填充圆管和植骨口接头,推进杆一端设置于填充圆管内,另一端位于填充圆管外,植骨口接头连接于填充圆管的末端;填充圆管末端的横截面上设置有活瓣。可使填充圆管内的骨粒在不受推进作用下不会掉出,进而可以有效避免在传递过程中出现管内骨粒的掉落,减小骨损耗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椎间隙植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椎间隙植骨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滑脱症,常用的治疗方案为椎管减压、腰椎经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患者在术前常有下肢麻木无力,走路跋行,下肢疼痛等症状,均是由于神经根受压导致,椎板及神经根管减压可使患者神经压迫症状缓解,而腰椎经椎弓根内固定可使患者脊柱不稳得到改善。但若要保证长期效果,则必须行腰椎融合,否则患者在术后长期生活中,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承受负荷过大,会出现内固定物松动移位或断裂。只有确切可靠的腰椎融合才能保证良好的长期效果。腰椎融合一般有后外侧横突间融合和椎间融合两种方式。
现常采用腰椎椎间融合,此融合方式位于脊柱前柱较大面积处,于椎体间隙内,力学性能好、融合面积大、融合率高。椎间植骨融合手术在治疗脊柱退变性疾病以及重度椎体压缩性骨折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椎间隙植骨是脊柱椎间融合术中的一种重要手术方法,目前大多数外科医生选择自体碎骨进行椎间隙填充。
现在临床上使用椎间融合器,但椎间融合器中间的孔隙植骨量有限,如果在椎间融合器前方先打压植骨,会较好地提高融合效果。而现在临床上没有合适好用的椎间融合打压植骨的工具。
现有常用的植骨器有植骨漏斗、市售植骨器和自制植骨器,其中,植骨漏斗无法打压植骨,不容易精确控制深度和植骨量,工具较大,操作不方便。现有的市售植骨器一般为两种规格4*10mm和6*15mm,而临床非微创型植骨融合手术中,实际使用的最小的椎间融合器的大小为高8mm,宽9mm,其植入空间或椎间隙的开口约为8*9mm,因此此植骨器偏大,无法伸进椎间隙。另外,此植骨器前方为弯头,实际操作非常不方便。
现有自制植骨工具一般为注射器或一次性吸引器头,将头端剪断,余下管体用于植骨。由于管体剪切后头端会有边缘不平整,且因管壁头端不平整,打击过程中会出现管壁前段受力不均,管壁碎裂。且设计面积在临床使用中有难度,传递过程中会出现管内骨粒掉落,术中操作不便。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的普及,适合微创植骨的器械也渐渐多起来。现有的微创植骨器往往存在骨粒推移困难、骨耗损大、无法有效施压等不足之处,不方便同时适用多种体位及术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椎间隙植骨装置。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以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椎间隙植骨装置,包括推进杆、填充圆管和植骨口接头,推进杆一端设置于填充圆管内,另一端位于填充圆管外,植骨口接头连接于填充圆管的末端;填充圆管末端的横截面上设置有活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
填充圆管末端的横截面上设置有活瓣,可使填充圆管内的骨粒在不受推进作用下不会掉出,进而可以有效避免在传递过程中出现管内骨粒的掉落,减小骨损耗量。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推进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推进杆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未经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61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陨石建盏及其制备工艺
- 下一篇:柔性印刷电路板蚀刻工艺的多尺度耦合仿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