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6638.2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73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发明(设计)人: | 景姝;杜小波;张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10K50/11 | 分类号: | H10K50/11;H10K50/13;H10K71/00;H10K59/10;H10K10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光 有机 电致发光 器件 制备 方法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以提高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蓝色发光材料的发光效率。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至少两个发光层,至少两个发光层包括交替层叠设置的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第一发光层为蓝色荧光发光层,第一发光层中掺杂有第一掺杂材料,第二发光层中掺杂有第二掺杂材料。第一掺杂材料包括具有三线态‑三线态湮灭效应的蓝色荧光发光材料,第一掺杂材料的三线态能级高于第二掺杂材料的三线态能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又称为白光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简称为OLED),是一种发出白色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既可以用作光源或液晶显示器的背光,也可以用于全色显示器,在照明与显示领域具有很大应用潜力。
白光OLED可以包括多个发光层。通过将不同颜色的发光材料(例如红色发光材料、绿色发光材料、蓝色发光材料)分别掺杂在对应的主体材料中,形成可以发出不同颜色光的多个发光层。将这些发光层叠加在一起构成了白光OLED的发光层结构。
目前,在白光OLED中,红色和绿色发光材料已达到工业化需求。然而,由于受限于自身的宽带隙,蓝色发光材料在色纯度以及寿命稳定性方面离实用化还有一定的距离。例如,在现有的蓝色发光层与绿色、红色发光层共存的白光OLED中,由于蓝色发光材料的发光效率较低,使得白光OLED发射的白光的颜色偏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用以提高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蓝色发光材料的发光效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至少两个发光层。至少两个发光层包括交替层叠设置的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其中,第一发光层为蓝色荧光发光层,第一发光层中掺杂有第一掺杂材料;第二发光层中掺杂有第二掺杂材料。第一掺杂材料包括具有三线态-三线态湮灭效应的蓝色荧光发光材料,第一掺杂材料的三线态能级高于第二掺杂材料的三线态能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层为黄光发光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发光层的数量为奇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发光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发光层、第二发光层、第一发光层,或者,层叠设置的第二发光层、第一发光层、第二发光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掺杂材料的三线态能级大于或等于2.2eV。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掺杂材料为选自以下任一结构式所示化合物中的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掺杂材料为选自以下任一结构式所示化合物中的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包括反射层,或者,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还包括位于第一电极远离第二电极一侧的反射层。第二电极为半透明电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射层与半透明电极的间距Lo满足:
k·λ/2=La+Lc+n1·Lo,其中La是由于反射层反射相移所产生的反射层侧的穿透深度,Lc是由于第二电极反射相移所产生的第二电极侧的穿透深度,k为整数,λ为第一发光层发出的蓝光的峰值波长,n1为反射层与半透明电极之间各层的折射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66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