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的签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36644.8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2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张雅楠;姜鹏;陈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38 | 分类号: | G06Q20/38;G06Q20/32;G06Q2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 11354 | 代理人: | 张峰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光***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签名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的签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二终端设备显示的第一二维码,并将第一二维码转化为第一数据;通过对称密钥对第一数据进行解密,获取待签名数据以及公钥;通过与公钥对应的私钥对待签名数据进行签名,得到签名后数据;通过对称密钥对签名后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二数据,并将第二数据转化为第二二维码,以使第二终端设备通过获取第二二维码获取签名后数据,并将签名后数据发送至区块链。本方案中,由于数字货币钱包与客户端之间是通过二维码进行交互的,因此数字货币钱包处于与外界通信完全隔离状态,能够极大增强数字货币钱包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字货币钱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数据的签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用户使用数字货币软钱包来管理数字货币账号。当数字货币钱包处于与外界设备连接状态时,由于自身可能会存在安全漏洞,容易导致私钥泄露、系统破解等安全性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旨在至少能解决上述的技术缺陷之一。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的签名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第二终端设备显示的第一二维码,并将第一二维码转化为第一数据;
通过对称密钥对第一数据进行解密,获取待签名数据以及公钥;
通过与公钥对应的私钥对待签名数据进行签名,得到签名后数据;
通过对称密钥对签名后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二数据,并将第二数据转化为第二二维码,以使第二终端设备通过获取第二二维码获取签名后数据,并将签名后数据发送至区块链。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当前时段以及共享密钥生成验证码,共享密钥是由第一终端设备生成的;
基于验证码生成对称密钥。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
将用于生成共享密钥的助记词字符串转化为第三二维码,以使第二终端获取第三二维码,并基于第三二维码确定共享密钥。
可选地,共享密钥与公钥相关联。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的签名方法,该方法包括:
通过对称密钥对待签名数据以及公钥进行加密,得到第一数据;
将第一数据转化为第一二维码,以使第一终端设备通过获取第一二维码获取待签名数据,通过与公钥对应的私钥对待签名数据进行签名得到签名后数据,通过对称密钥对签名后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二数据,并将第二数据转化为第二二维码;
通过获取第二二维码获取签名后数据,并将签名后数据发送至区块链。
可选地,通过获取第二二维码获取签名后数据,包括:
通过对称密钥对第二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签名后数据。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当前时段以及共享密钥生成验证码,共享密钥是由第一终端设备生成的;
基于验证码生成对称密钥。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一终端设备显示的第三二维码;
将第三二维码转换为助记词字符串,并基于助记词字符串确定共享密钥。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的签名装置,该装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66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