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催化接枝实现合纤织物阻燃整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7536.2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34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平;闫彪彪;崔莉;余圆圆;袁久刚;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5/59 | 分类号: | D06M15/59;D06M16/00;D06M13/51;D06M13/292;D06M13/453;D06M101/32;D06M101/3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林娟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催化 接枝 实现 织物 阻燃 整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催化接枝实现合纤织物阻燃整理的方法,属于纺织染整技术领域。旨在先通过合纤织物水解预处理,以引入更多羧基,再借助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在纤维上接枝聚赖氨酸,结合4‑甲酰基硼酸中的醛基和纤维上氨基反应、硼羟基和三磷酸肌醇上羟基反应,实现合纤织物阻燃整理,同时赋予其抗静电效果。具体步骤包括:(1)合纤水解预处理;(2)合纤表面接枝氨基;(3)桥接交联阻燃整理;(4)水洗和干燥后处理。传统高温焙烘法进行阻燃整理相比,本发明述及的方法具有生产能耗低、阻燃效果显著和抗静电效果较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催化接枝实现合纤织物阻燃整理的方法,属于纺织染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常用合成纤维包括涤纶和锦纶,两者在运动服装和户外纺织品中应用广泛。与天然棉纤维相比,合纤不仅具有较强的纤维强度,手感滑爽,且具有优良的弹性,因此也大量用于窗帘、幕布、床上用品等家纺领域。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越来越强,对室内装饰用和户外装备用织物的阻燃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减少火灾对人们生命及财产带来的损失,世界各国先后致力于包括涤纶、锦纶纤维制品在内的纺织品阻燃技术研究,开发阻燃性能优异的纺织品,同时制定了各种法规,对特定纺织品的阻燃性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涤纶和锦纶纤维的极限氧指数为20%-22%,属易燃纤维,目前尚不能满足一些特定领域的使用要求。因此,为提升合纤织物在家用装饰材料、产业用纺织品等领域的应用,需对其进行阻燃整理。
合纤织物阻燃整理可采用二类方法。其一,以阻燃合纤纤维为原料进行织物织造,即在合成纤维熔融纺丝过程中,通过添加阻燃粉制成阻燃纤维,但由于受阻燃粉种类和添加量的限制,此种阻燃纤维的阻燃效果与其机械性能较难同时满足实际要求。其二,采用织物后整理的方法,根据阻燃剂特性又可分为非耐久性阻燃整理和耐久性阻燃整理,前者多以一定浓度的硼砂-硼酸、聚磷酸铵、氢氧化镁等溶液进行织物浸轧烘干整理,不但手感差,且整理效果没有耐洗性;耐久阻燃整理工艺多以磷-氮系阻燃剂为整理剂,采用包括浸轧焙烘、高温粘合或涂层整理,这些整理剂能与合成纤维反应,或者在合纤表面成膜,因此阻燃效果较好的耐洗性。耐久性阻燃整理由于处理温度较高,在赋予织物阻燃效果的同时,存在高温焙烘中纤维强力易受损,面料易泛黄和手感变差等弊端。因此,如何通过优化阻燃整理工艺,在提高合纤织物阻燃性的同时,降低生产能耗、减少纤维损伤是技术探究的重点。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催化接枝实现合纤织物阻燃整理的方法,使用本发明可获得持久的合纤织物阻燃效果,同时增加合纤亲水性。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催化接枝实现合纤织物阻燃整理的方法,所述方法是先进行合纤织物预处理;然后借助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在合纤上接枝聚赖氨酸;最后将合纤织物浸渍在三磷酸肌醇和4-甲酰基硼酸混合溶液中,分别通过4-甲酰基硼酸中的醛基和合纤上氨基反应、硼羟基和三磷酸肌醇上羟基反应,形成桥接交联,实现合纤织物阻燃整理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合纤织物阻燃整理的方法,所述方法是先在合纤织物上引入羧基,再接枝聚赖氨酸,然后将接枝有聚赖氨酸的合纤织物浸渍在三磷酸肌醇和4-甲酰基硼酸混合溶液中,经反应后获得具有阻燃功能的合纤织物;所述合纤织物包括涤纶、锦纶。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合纤织物需先进行水解预处理,以引入更多的羧基。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当合纤织物为涤纶时,所述水解预处理中采用酯水解酶;当合纤织物为锦纶时,所述预处理中采用醋酸。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酯水解酶包括脂肪酶和酯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75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涂料在线搅拌功能的道路标线装置
- 下一篇:轴承刷洗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