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收机电路、终端及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8421.5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73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梁敏;赵建国;侯世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16 | 分类号: | H04B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薛平;周晓飞 |
地址: | 314031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康和路1***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收机 电路 终端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收机电路、终端及工作方法,该接收机电路包括:低功耗状态控制机睡眠计数器,用于将唤醒指令和供电指令发出;在接收到进入低功耗通知时进入低功耗;RF接收控制逻辑电路,用于在得电接收到唤醒指令时将启动接收指令发出;当监听到RF接收机未接收到系统消息时发出进入低功耗状态通知,控制自身进入低功耗并发出停电指令;RF接收机,用于在接收到启动接收指令时接收;在接收到进入低功耗通知时进入低功耗并发出停电指令;复位电路,用于在接收到供电指令时给控制逻辑电路、接收机供电;在接收到停电指令时停止为控制逻辑电路、接收机供电。本发明可以减少周期性醒来监听系统消息所消耗的电量,进而可以提升终端电池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接收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接收机电路、终端及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通常的通信终端接收机在待机阶段,都会周期性醒来监听系统消息。如果没有数据传输的需求,这个周期性醒来接收所消耗的电量,会是主要的影响终端电池寿命的因素。因此如果减少这个周期性醒来的耗电是接收机电路设计的关键。
现有的接收机电路通常是接收机芯片进入低功耗状态后维持一个低频率的时钟计数器,其他电路都断电,以达到待机状态下的最为省电的效果。而一旦计数周期结束,计数器电路会触发芯片其他电路复位唤醒,MCU也会重新开始工作,被配置相应的射频电路打开接收,接收时间窗长度一般能超过两次系统消息可能的长度。如果没有数据通信的信息,则芯片电路又重新进入低功耗省电状态。
现有技术的最主要缺点在于为了周期监听系统信息,芯片的主要电路都必须被唤醒,包括支持终端软件所需要的MCU以及存储器等电路,如图1所示,主处理器MCU和RF接收机都会同时被唤醒,这使得周期唤醒接收时间窗这个时间片内,终端芯片电路的耗电还是比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收机电路,用以减少周期性醒来监听系统消息所消耗的电量,该电路包括:低功耗状态控制机睡眠计数器、射频RF接收控制逻辑电路、RF接收机和复位电路,其中:
低功耗状态控制机睡眠计数器,与RF接收控制逻辑电路和复位电路连接,用于在低功耗状态定时结束时,将给RF接收控制逻辑电路供电的指令发送至复位电路,将唤醒指令发送至RF接收控制逻辑电路;在接收到进入低功耗状态的通知信息时,进入低功耗状态;
RF接收控制逻辑电路,与RF接收机和复位电路连接,用于在复位电路根据给RF接收控制逻辑电路供电的指令提供来电能后,接收到所述唤醒指令时,将给RF接收机供电的指令发送至复位电路,根据预配置的接收机参数,生成启动接收指令,将启动接收指令发送至RF接收机;当监听到RF接收机在接收窗结束前没有接收到系统消息时,发送进入低功耗状态的通知信息至低功耗状态控制机睡眠计数器和RF接收机,控制自身RF接收控制逻辑电路进入低功耗状态,将给RF接收控制逻辑电路停电的指令发送至复位电路;
RF接收机,与复位电路连接,用于在复位电路根据给RF接收机供电的指令提供来电能后,接收到所述启动接收指令时,根据启动接收指令中预配置的接收机参数打开接收;在接收到进入低功耗状态的通知信息时,进入低功耗状态,将给RF接收机停电的指令发送至复位电路;
复位电路,用于在接收到给RF接收控制逻辑电路供电的指令时,给RF接收控制逻辑电路供电;在接收到给RF接收机供电的指令时,给RF接收机供电;在接收到给RF接收控制逻辑电路停电的指令时,停止为RF接收控制逻辑电路供电;在接收到给RF接收机停电的指令时,停止为RF接收机供电;
其中,低功耗状态控制机睡眠计数器、RF接收控制逻辑电路、RF接收机和复位电路具有各自独立的电源域,或者低功耗状态控制机睡眠计数器与复位电路同在一个电源域,RF接收控制逻辑电路和RF接收机具有各自独立的电源域;每一电源域与外部主处理器MCU的电源域不同,且每一电源域与其他电路隔离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汉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84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