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风供氧双重降温防护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38502.5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2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张英华;刘铃泽;高玉坤;田园;傅经纬;邓萌;滕胜杰;于洪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46/00 | 分类号: | B01D46/00;B01D53/26;B01D53/28;A41D13/12;A41D13/00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供氧 双重 降温 防护 系统 | ||
1.一种压风供氧双重降温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主管路(1)、排气主管路(2)、进气支管路(3)、排气支管路(4)、压风供氧站(5)、消声降噪装置(6)、空气净化装置(7)、尾气排放消杀净化装置(8)、压风管转换降压装置(9)、悬吊软管灵活移动装置及导轨(10)、防护服进气软管(11)、防护服出气软管(12)及双重降温全封闭防护服(13),其中,进气主管路(1)与排气主管路(2)上下并行,且排布方式相同,压风供氧站(5)与空气净化装置(7)相接,空气净化装置(7)连接进气主管路(1),尾气排放消杀净化装置(8)与排气主管路(2)相连,进气主管路(1)上接出进气支管路(3),排气主管路(2)上接出排气支管路(4),压风管转换降压装置(9)入口连接进气支管路(3),压风管转换降压装置(9)出口连接至防护服进气软管(11),防护服进气软管(11)另一端连接双重降温全封闭防护服(13),悬吊软管灵活移动装置及导轨(10)及防护服进气软管(11)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双重降温全封闭防护服(13),防护服出气软管(12)一端连接至排气支管路(4),另一端连接双重降温全封闭防护服(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风供氧双重降温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主管路(1)、进气支管路(3)为高压管,管道规格选用直径60-80mm的PVC管,排气主管路(2)、排气支管路(4)为低压管,管道规格选用直径80-100mm的PVC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风供氧双重降温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风供氧站(5)外部设置消声降噪装置(6),消声降噪装置(6)由微孔吸音板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风供氧双重降温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装置(7)内设置两级过滤装置,第一级过滤装置起到除杂作用,选用过滤精度为5μm-60μm的铜滤芯气源处理装置;第二级过滤装置起到除湿作用,选用浸渍烘干法制备的膨胀蛭石/40%CaCl2复合吸湿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风供氧双重降温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服进气软管(11)、防护服出气软管(12)使用柔软的PVC材料,管道内径为20mm,管道外径为2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风供氧双重降温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排放消杀净化装置(8)使用30-50W紫外线灯管进行杀毒灭菌,其杀毒灭菌效果达到85-9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风供氧双重降温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风管转换降压装置(9)采用气袋式稳流输出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850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