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威胁角的多探测器协同探测空域配置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8773.0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91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祁炜;程东升;孙合敏;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预警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V9/00 | 分类号: | G01V9/00;F41H11/02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伯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82 | 代理人: | 王福新 |
地址: | 430019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威胁 探测器 协同 探测 空域 配置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威胁角的多探测器协同探测空域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探测器的任务线,确定探测器所在的阵位线;根据任务线和阵位线,确定探测器同时升空架数的约束条件;所述根据任务线和阵位线,确定探测器同时升空架数的约束条件,包括:确定串接航线中探测器同时升空架数的第二约束条件,相应地,所述第二约束条件包括:
β=2π/N
其中,Rtx为探测器遂行任务线半径;为N架探测器协同探测区外边界;为N-1架探测器协同探测区外边界;N为探测器数量;Rmax为最大半径;Dzy为探测器实际阵位线;(x1,y1)和(x2,y2)为相邻两探测器实时探测去的交点坐标;Rrt_min为实时探测区内边界;β为相邻探测器与原点连线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威胁角的多探测器协同探测空域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的任务线为中层预警线,相应地,所述中层预警线,包括:
其中,Dzz为中层预警线与重点目标之间的距离;V为快速飞行器巡逻速度;txh是快速飞行器平均续航时长;tcb是快速飞行器准备时长;txs是指挥机构要求的快速飞行器巡逻飞行时长;VT为对方飞行器巡逻速度;t8为目标从探测到跟踪所需时长,t9为上级命令己方快速飞行器进行空中拦截所需时长;dyx是拦截飞行器拦截线和一次拦截近界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威胁角的多探测器协同探测空域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探测器所在的阵位线,包括:
其中,Dzx为目标到一次拦截近界距离;D′zy为探测器阵位线;Dd1为智能飞行器拦截线距离;djkk为对方飞行器最远攻击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威胁角的多探测器协同探测空域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任务线和阵位线,确定探测器同时升空架数的约束条件,包括:确定并立航线中探测器同时升空架数的第一约束条件,相应地,所述第一约束条件包括:
其中,N为探测器同时升空架数;ωti-1为第i-1架探测器单独覆盖任务线对应原点的角度;αtx为任务扇面角;为实时探测边界交点U2的横坐标;为实时探测边界交点U2的纵坐标;dtx为原点到阵位线的距离。
5.一种目标探测作业中多探测器空域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任务线及阵位线模块,用于获取探测器的任务线,确定探测器所在的阵位线;约束条件模块,用于根据任务线和阵位线,确定探测器同时升空架数的约束条件;所述根据任务线和阵位线,确定探测器同时升空架数的约束条件,包括:确定串接航线中探测器同时升空架数的第二约束条件,相应地,所述第二约束条件包括:
β=2π/N
其中,Rtx为探测器遂行任务线半径;为N架探测器协同探测区外边界;为N一1架探测器协同探测区外边界;N为探测器数量;Rmax为最大半径;Dzy为探测器实际阵位线;(x1,y1)和(x2,y2)为相邻两探测器实时探测去的交点坐标;Rrt_min为实时探测区内边界;β为相邻探测器与原点连线的夹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预警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预警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877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