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控自动加工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38943.5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7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龙;杨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盛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3/04 | 分类号: | B23P23/04 |
代理公司: | 浙江海贸律师事务所 33347 | 代理人: | 曹理尚;胡小方 |
地址: | 31701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控 自动 加工 | ||
本发明公开了数控自动加工机,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工作台(1)和PLC工作单元,工作台(1)上依次设置有上料装置(2)、切割装置(3)、第一加工工位、第二加工工位、打磨装置(4)、第三加工工位以及卸料装置(5),上料装置(2)与切割装置(3)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一(6),第一加工工位与第二加工工位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二(14),第二加工工位、打磨装置(4)和第三加工工位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三(18),本发明采用全自动加工,实现型材切断、打孔、倒角、攻丝等加工工序间连贯运输,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等优点,提高了型材的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说涉及用于对型材进行切断、打孔、倒角、攻丝的数控自动加工机。
背景技术
由于铝合金型材具有优良的具有美观、耐腐蚀、不易氧化、轻便、易于加工等特点,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中,而根据实际使用场合的不同,则需要对型材进一步的加工处理。目前,型材的加工多先将铝合金坯腚挤压成长条型的合金型材,再根据所需要的长度对合金型材进行切断,最后再在不同的加工工位处对切断后的合金型材进行打孔、倒角、攻丝等操作。
在现有常用的技术中,要么是通过工人手动对合金型材进行切割、打孔、倒角、攻丝,但这样操作使生产效率低下且工人劳动强度高,产品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容易出现偏差,要么是通过人工实现合金型材在各工位之间的传输,工人手动将合金型材放入各个工序中,加工完成后取下,采用此方法费时费力,还使得各工序之间连续性较差,无法满足生产加工的快需求。
随着市场需求对铝合金部件上的螺纹孔的加工精度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发明一种高精度、且各型材加工工序连贯运输的自动化生产装置,提高型材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型材加工费时费力,生产效率底下且产品质量无法保证等技术问题,提供用于型材自动化加工,提高切断、打孔、倒角、攻丝等工序间传送连贯性的数控自动加工机,工作效率高、加工精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数控自动加工机,包括工作台和PLC工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依次设置有上料装置、切割装置、第一加工工位、第二加工工位、打磨装置、第三加工工位以及卸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与所述切割装置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一,所述第一加工工位上设置有用于夹持型材的夹持机构一,所述夹持机构一的一侧设置有横向打孔机构,所述夹持机构一的另一侧设置有横向倒角机构一,所述夹持机构一的上方设置有纵向打孔机构,所述第二加工工位上设置有用于夹持型材的夹持机构二,所述夹持机构二的一侧设置有横向攻丝机构一,所述夹持机构二的一端设置有横向倒角机构二,所述第一加工工位与所述第二加工工位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二,所述第三加工工位上设置有用于夹持型材的夹持机构三,所述夹持机构三的上方设置有纵向攻丝机构,所述夹持机构三的一端设置有横向攻丝机构二,所述第二加工工位、打磨装置和第三加工工位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三。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上料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的型材固定机构,所述型材固定机构包括沿送料方向水平设置的导柱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导柱转动的驱动机构一,所述导柱上套设有圆盘,所述圆盘上沿其自身径向开设有用于放置型材的卡槽,所述型材固定机构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圆盘相对应的输送带一。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输送装置一包括设置于所述圆盘上方的夹爪一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夹爪一对型材进行夹持的驱动件一,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固定架一,所述固定架一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夹爪一沿送料方向水平运动的驱动件二,所述固定架一上还开设有通孔一,所述通孔一内沿水平方向插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夹爪一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盛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盛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89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