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仿生曲面复眼的大视场多目标同时测距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40707.7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07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鱼卫星;刘晋亨;张远杰;许黄蓉;武登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T7/80 | 分类号: | G06T7/80;G06T7/13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郑丽红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仿生 曲面 复眼 视场 多目标 同时 测距 方法 | ||
1.一种基于仿生曲面复眼的大视场多目标同时测距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基于仿生曲面复眼相机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仿生曲面复眼相机进行标定
1.1)对仿生曲面复眼相机的所有小眼进行编号;
采用原始图像中的子图像代替小眼进行编号,这些子图像在原始图像中以六边形的形式排列,每个六边形视为一圈,它们的编号以逆时针方向从内圈向外圈增加,除位于中心和边缘的小眼外,其他小眼周围的6个小眼应落在其附近的3个圈上;
对于任意小眼i,它周围的6个小眼的编号可通过以下步骤确定:
(Ⅰ)若小眼i位于圈k处,则定义起点小眼的编号为s,则判断i是否位于六边形的顶点处,若u是整数,则i在六边形的顶点处;
(Ⅱ)对于同圈的相邻小眼,若小眼i位于该圈的起点,则相邻小眼的编号为i+1、6k-1+i,若小眼i位于该圈的终点,则相邻小眼的编号为i-1、i-(6k-1);否则,小眼i的相邻小眼编号为i+1、i-1;
对于位于小眼i内圈的相邻小眼,若小眼i为顶点,则内圈相邻小眼编号为i-m;若小眼i为该圈终点,则内圈相邻小眼编号为i-n-(k-1)×6、i-(n+1);否则,内圈相邻小眼编号为i-n、i-(n+1);
对于位于小眼i外圈的相邻小眼,若小眼i不是顶点,则外圈相邻小眼编号为i+q、i+(q+1);若小眼i是起点,则外圈相邻小眼编号为i+p、i+(p+1)、i+(p-1)+(k+1)×6;否则,外圈相邻小眼编号为i+p、i+(p+1)、i+(p-1);
其中,j是第k圈中编号小于i,且离小眼i最近的顶点处的小眼编号;
1.2)仿生曲面复眼相机拍摄CALTag标定板,其中多个小眼同时捕获目标,获取目标图像,移动复眼位置、改变成像角度,直至所有小眼均拍摄多幅目标图像,仿生曲面复眼相机共拍摄了D张目标图像;
1.3)图像处理;
将所有子图像从目标图像中进行分割,使得每个小眼都有D张相应的子图像,并根据曝光顺序对子图像进行编号,翻转所有子图像,进行CALTag角点检测,获取角点的像素坐标;同时,根据CALTag标定板的编码信息获得角点的空间坐标,从而建立二维像素坐标与三维世界坐标的对应关系;
所述子图像为单个小眼在图像传感器上的成像;
1.4)遍历小眼并标定;
根据步骤1.1)获取的编号,对所有的相邻小眼进行立体标定,当相邻小眼能够同时拍摄CALTag标定板以及能够建立二维像素坐标与三维世界坐标的对应关系时,从D次曝光中选择一定的曝光次数,并将曝光的子图像用于立体标定,立体标定后得到平移矩阵T1和旋转矩阵R1;
步骤二、拍摄待测目标,复眼图像预处理
仿生曲面复眼相机获取目标图像,获取的目标图像包括多个小眼的子图像,单个小眼的子图像为圆形,截取圆形视场的外接矩形作为小眼像,并将小眼像翻转180°;
步骤三、基于双目理论测量
物点被小眼i与小眼j同时捕获,旋转小眼i与小眼j的摄像机坐标系,其中,小眼i的摄像机坐标系的旋转矩阵为R′,并投影小眼i与小眼j的子图像到旋转后的摄像机坐标系,根据立体视差原理获得物点在旋转后摄像机坐标系中的空间坐标P;
步骤四、坐标还原与变换,获得物点的空间坐标
4.1)将物点的空间坐标P还原至小眼的摄像机坐标系中,获取还原后的空间坐标P′;
P′=R′×P
4.2)相邻小眼的位置关系通过它们的摄像机坐标系之间的平移矩阵T1与旋转矩阵R1表示,利用此位置参数,将空间坐标变换至任意小眼的摄像机坐标系下,获取任意摄像机坐标系下的物点坐标P1;
P1=R1×P′+T1
4.3)对于同一物点,任意两个相邻且能够捕获该物点的小眼对该物点进行一次测量,将不同相邻小眼的测量结果变换至同一坐标系下,求取平均值,即获得该物点的空间坐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仿生曲面复眼的大视场多目标同时测距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3)中,对所有的相邻小眼进行立体标定时,为避免重复标定,仅当被遍历小眼为左侧小眼时,才执行立体标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070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