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梯检验加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42747.5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58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张美;耿晓冰;单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美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B66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田春龙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唐海***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检验 加载 装置 | ||
1.一种电梯检验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砂承载箱(1)、钢砂输送机构(2)、配重箱(3)和称重器(4),所述钢砂承载箱(1)内承载有钢砂,所述钢砂承载箱(1)的钢砂输出口(102)与所述配重箱(3)的进砂端连接,所述钢砂输送机构(2)的出砂端与所述配重箱(3)的钢砂进口(300)连接,所述称重器(4)安装在所述配重箱(3)底部;
所述配重箱(3)和称重器(4)用于放置电梯的轿厢内;
所述钢砂承载箱(1)内设有筛选装置(6),所述筛选装置(6)包括两对称布置的壳体(600),两对称布置的所述壳体(600)之间形成钢砂通道(601);
所述壳体(600)内设有筛选主体(602),所述筛选主体(602)包括开关机构(603)、中转齿(604)和筛选机构(605),所述中转齿(604)分别与所述开关机构(603)和所述筛选机构(605)相互啮合;
所述开关机构(603)包括开关驱动齿(6030),所述开关驱动齿(6030)通过第一转轴(6031)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600)内,所述开关驱动齿(6030)周向上套设有半环齿(6033),所述半环齿(6033)为3/4圆环结构,所述半环齿(6033)内外均设于若干啮合齿,所述开关驱动齿(6030)内啮合在所述半环齿(6033)内,所述半环齿(6033)上固定连接有开关扇(6032),所述开关驱动齿(6030)上设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开关驱动齿(6030)转动;
所述筛选机构(605)包括两相互垂直的第一滑槽(6050)和第二滑槽(6051),所述第一滑槽(6050)内滑动连接有第一齿条(6058),所述第二滑槽(6051)内滑动连接有第二齿条(6052),所述第一齿条(6058)上设有缓冲滑块(6053),所述壳体(600)内设有缓冲滑轨(6054),所述缓冲滑块(6053)滑动连接在所述缓冲滑轨(6054)上,所述缓冲滑轨(6054)上下两侧设有缓冲弹性件(6055),所述第一滑槽(6050)和所述第二滑槽(6051)交界处设有筛选执行齿(6056),所述筛选执行齿(6056)与所述第一齿条(6058)和所述第二齿条(6052)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齿条(6052)工作端固定连接有孔筛(6057);
所述中转齿(604)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600)内,所述中转齿(604)一侧与所述半环齿(6033)外啮合,所述中转齿(604)另一侧与所述第一齿条(6058)相互啮合;
所述配重箱(3)内设有移动机构(305)、沿所述配重箱(3)周向布置的密封条(301)和两对称布置的钢砂支撑机构(302),所述配重箱(3)底部设有两对称布置的回收孔(3031),所述移动机构(305)包括升降台(3000),所述升降台(3000)底部设有两对称布置的移动轮连接杆(3001),所述移动轮连接杆(3001)贯穿所述回收孔(3031),且所述移动轮连接杆(3001)上设有移动轮(3002);
所述钢砂支撑机构(302)包括支撑支架和动力机构(303),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支架上,所述支撑支架包括连接板(3020),所述连接板(3020)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载体板(3021)和第二载体板(3022),所述第一载体板(3021)上设有第一支撑孔(3023)、第一通孔(3024)和第二通孔(3025),所述第二载体板(3022)上设有第二支撑孔(3026)和第三通孔(3030),所述第一载体板(3021)和所述第二载体板(3022)之间设有第一移动轨(3027)和第二移动轨(3028);
所述动力机构(303)包括转轴丝杆(3032)和转轴螺母(3046),所述转轴丝杆(3032)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孔(3026)内,所述转轴螺母(3046)套设在所述转轴丝杆(3032)上且与所述转轴丝杆(3032)螺纹连接,所述转轴丝杆(3032)上设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转轴丝杆(3032)转动,所述转轴螺母(3046)上连接有第一移动件(3034),所述第一移动件(3034)上固定连接有传动齿条(3035),所述第一载体板(3021)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承载杆(3036),所述第一承载杆(3036)远离所述第一载体板(3021)内壁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承载轴(3037),所述第一承载轴(3037)与所述第一承载杆(3036)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承载轴(3037)上键连接有动力啮合齿(3038)和绕线轮(3039),所述动力啮合齿(3038)与所述传动齿条(3035)相互啮合,所述第一载体板(3021)远离所述第一承载杆(303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承载杆(304),所述第二承载杆(304)远离所述第一载体板(302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承载轴(3040),所述第二承载轴(3040)上键连接有过渡轮(3041),所述第二移动轨(3028)上滑动连接有第二移动件(3042),所述第二移动件(3042)上固定连接有弯杆(3043),所述弯杆(3043)远离所述第二移动件(3042)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支撑孔(3023)铰链连接有支撑板(3044),所述支撑板(3044)一端与所述连接板(3020)铰链连接,所述第二移动件(3042)还固定连接有提升钢绳(3030),所述提升钢绳(3030)穿过所述第三通孔(3030)且与所述升降台(3000)固定连接;
所述绕线轮(3039)上缠绕有钢丝绳(3045),所述钢丝绳(3045)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3024),跨过所述过渡轮(3041),穿过所述第二通孔(3025)与所述第二移动件(3042)固定连接;
所述称重器(4)包括加载单元、称重单元、显示单元和评测单元,所述称重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和所述评测单元电连接;
所述加载单元用于在所述称重器(4)正式使用前对所述称重器(4)进行B组重量加载,每组重量加载共加载m次,且第n组第i次加载重量为Lni;
所述称重单元包括重量传感器;
所述评测单元用于评估所述称重器(4)的使用状态,判断是否需要检修,所述评测单元包括:
计算单元、控制器和报警器,所述控制器和所述计算单元、所述重量传感器、所述显示单元和所述报警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计算单元控制所述报警器报警,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计算所述加载单元第n组加载时所述称重器(4)的实际测量不确定度:
其中,Pβn为所述加载单元第n组加载时所述称重器(4)的实际测量不确定度,Lni为所述加载单元第n组第i次加载的重量,Gni为所述加载单元第n组第i次加载后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的重量数值,m为所述加载单元加载总次数,sin为正弦,γ为所述称重器(4)的灵敏度系数,ln为以e为底的自然对数,Gmax为所述称重器(4)的最大量程,Gmin为所述称重器(4)的最小量程;
步骤二:计算所述称重器(4)的实际综合不确定度:
其中,所述PS为所述称重器(4)的实际综合不确定度,B为所述重量加载单元加载的总组数,Pβn为所述加载单元第n组加载时所述称重器(4)的实际测量不确定度,Pα为所述称重器(4)的位置偏差不确定度,为所述加载单元B组加载后的实际测量不确定度平均值;
步骤三:所述评测单元比较所述称重器(4)的实际综合不确定度和所述称重器(4)的预设综合不确定度,若所述称重器(4)的实际综合不确定度大于所述称重器(4)的预设综合不确定度,则所述报警器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美,未经张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274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