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的曲面测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3069.4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1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李锦红;朱黄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顺舟电力高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3/00 | 分类号: | G01K13/00;G01K1/143;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徐关寿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力系统 曲面 测温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的曲面测温装置,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壳体上的RFID测温电子标签,所述壳体包括压盖及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安装座,两个安装座之间形成用于插设隔离开关触头或金属导线的测温通道,所述测温通道的截面为圆形;其中一个安装座上设有安装平面,所述压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平面上,压盖上靠近安装平面的一侧开设有电子标签安置槽,所述RFID测温电子标签嵌设在电子标签安置槽中,并且RFID测温电子标签远离电子标签安置槽的一侧与所述安装平面紧密贴合。本发明能够紧密贴合具有曲面的隔离开关触头或金属导线的表面,做到测温实时精准,贴合美观紧致。极大地提高了测温精度和测温效率,减小了电力安全风险。
技术领域
电力系统的无源超高频RFID测温应用,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力系统曲面测温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电网电压等级和自动化技术水平不断升级,国家电网对电力系统智能化运维水平不断提高,通过物联网技术检测高压电力设备(特别是隔离开关)的在线运行温度状态,可实现高压电力设备运行信息的获取,为电网高压设备的安全运行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传统的RFID测温装置一般用在金属平面上,对于金属曲面(隔离开关或金属导线),尤其隔离开关左右触头的刀片和刀嘴接触处斥力很大,刀口合得不严,造成表面氧化,使接触电阻增大,其次隔离开关拉、合过程中会引起电弧,烧伤触头,使接触电阻增大,接触电阻增大,易导致隔离开关在运行中过热,从而在安全性、可靠性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难以满足现场应用,特别是高压大电流的需求。因此急需引入安全可靠,低成本,低运维的技术装置解决方案,能够对金属曲面过热点实现准确实时监控,保障电网设备的安全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的曲面测温装置,本发明能够紧密贴合具有曲面的隔离开关触头或金属导线的表面,做到测温实时精准,贴合美观紧致。极大地提高了测温精度和测温效率,减小了电力安全风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的曲面测温装置,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壳体上的RFID测温电子标签,所述壳体包括压盖及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安装座,两个安装座之间形成用于插设隔离开关触头或金属导线的测温通道,所述测温通道的截面为圆形;其中一个安装座上设有安装平面,所述压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平面上,压盖上靠近安装平面的一侧开设有电子标签安置槽,所述RFID测温电子标签嵌设在电子标签安置槽中,并且RFID测温电子标签远离电子标签安置槽的一侧与所述安装平面紧密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由两个安装座组成,两个安装座组合在一起后形成一个供隔离开关触头或金属导线穿过的测温通道,即二者组合在一起后能无缝贴合隔离开关触头或金属导线,从而隔离开关触头或金属导线产生的温度可通过壳体传递给RFID测温电子标签,进而解决常规RFID测温装置无法贴合曲面的问题,做到测温实时精准,贴合美观紧致。该设计不仅装配方便,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测温精度和测温效率,减小了电力安全风险。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RFID测温电子标签包括陶瓷基材和测温芯片,所述陶瓷基材上设有正面导电层、反面导电层及侧面导电层,所述测温芯片设置在侧面导电层的中间部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能使RFID测温电子标签的性能不受外界环境干扰,同时,陶瓷基材会让热量最快速度地传导至测温芯片,最快速度的被识别到。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两个安装座上分别设有一个用于抵紧在隔离开关触头或金属导线上的锁紧机构,两个锁紧机构对称设置;所述锁紧机构包括拨杆、联动杆、双向伸缩组件、锁紧簧片及锁定组件,所述安装座上由外至内沿径向开设有外槽及内孔,外槽、内孔及测温通道三者互相连通,所述外槽上设有安装板,所述拨杆的一端铰接于安装板上,所述双向伸缩组件安装在内孔上,所述联动杆的一端与拨杆联动连接,联动杆的另一端通过双向伸缩组件与锁紧簧片相连接,所述锁定组件用于拨杆扣合时对拨杆进行锁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顺舟电力高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顺舟电力高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30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