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吸能材料的灌装系统及其工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3635.1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2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李茂庆;史雅娜;卫琛浩;李盟洁;党文龙;刘彦军;马啸;赵君慧;刘致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3/12 | 分类号: | B65B3/12;B65B3/18;B65B57/00;B65B3/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红霖 |
地址: | 7101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材料 灌装 系统 及其 工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吸能材料的灌装系统及其工艺方法,属于液体材料灌装领域。包括灌装机,灌装机上接有排气管,灌装机通过排气管接入真空泵;灌装机上还接有输料管,灌装机通过输料管外接储料罐,灌装机和储料罐之间的输料管上设有气动隔膜泵,气动隔膜泵通过压缩空气管回接至灌装机;灌装机上设有控制器、注液针头和注液启动按钮,真空泵、注液针头和注液启动按钮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注液针头上还设有推杆。所述纳米吸能材料的灌装系统替代人工手动注射灌装纳米吸能材料的不足,能够实现灌装效率高且安全可靠,所述灌装系统及工艺方法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能够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最终所得灌装产品质量品质,可用于大批量生产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体材料灌装领域,涉及一种纳米吸能材料的灌装系统及其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吸能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吸能材料,其能量吸收密度可达到30J/g以上,是传统吸能材料的几十倍乃至几百倍以上。纳米吸能材料常规状态为均匀的可流动液体,为了充分利用纳米吸能材料的吸能优势,其制成品的吸能结构尤为关键。基于科学性设计与模拟计算,纳米吸能材料主要灌装于球形结构的封装模块中。
目前现有的纳米吸能材料灌装工艺主要是通过人工注射完成。这样生产模式生产效率低下,人工劳动强度高,产品质量不稳定,不适用于大规模的批量化生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吸能材料的灌装系统,包括灌装机,灌装机上接有排气管,灌装机通过排气管接入真空泵;灌装机上还接有输料管,灌装机通过输料管外接储料罐,灌装机和储料罐之间的输料管上设有气动隔膜泵,气动隔膜泵通过压缩空气管回接至灌装机;其中,灌装机上设有控制器、注液针头和注液启动按钮,真空泵、注液针头和注液启动按钮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注液针头上还设有推杆。
优选地,注液针头和注液启动按钮均设有若干个,一个注液针头和与一个注液启动按钮对应连接。
优选地,注液针头的直径为2~4mm。
优选地,真空泵外接冷却塔。
优选地,压缩空气管还外接于动力站。
优选地,注液启动按钮为磁感应球阀。
优选地,控制器为PLC液晶触摸控制器。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上述一种纳米吸能材料的灌装系统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将纳米吸能材料送至灌装机内;②将球形封装模块插至灌装机的注射针上,打开注液启动按钮,进行自动排气和定量灌装;③灌装结束后,灌装机进行推杆动作,将球形封装模块下落,完成纳米吸能材料的灌装。
优选地,步骤①中,先将纳米吸能材料储存于储料罐中,然后利用气动隔膜泵将纳米吸能材料输送至灌装机内
优选地,步骤②中,通过操作者佩戴铁质工件,与磁感应球阀产生磁感应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36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