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血流动力学的动脉瘤分析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3856.9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7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马学升;刘伟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同心医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16H30/20;A61B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果之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1 | 代理人: | 卜荣丽;李志刚 |
地址: | 650106 云南省昆明市高新区C2-***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血流 动力学 动脉瘤 分析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基于血流动力学的动脉瘤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患者的3D-DSA图像数据,基于所述3D-DSA图像数据重建脑动脉瘤模型;
获取血液动力学指标A以及血流速度,所述血液动力学指标A为血管壁上的流体撞击能量;
对所述3D-DSA图像数据中的动脉载瘤血管交叉处进行计算得到变形模型壁剪切应力轮廓,获得血流中的壁剪切应力;
基于血流动力学对血管和\或血流的生物指标进行计算;
汇总所述血液动力学指标A、血流速度、壁剪切应力以及血管和\或血流的生物指标后输出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血流动力学的动脉瘤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患者的3D-DSA图像数据,基于所述3D-DSA图像数据重建脑动脉瘤模型包括:
将3D-DSA图像数据转化为预设的DICOM文件;
使用阈值基于所述DICOM文件中的灰度值创建3D模型;
通过预设工具去除3D模型中的浮动像素,以使3D模型中的骨骼与血管分离;
通过血管的腔表面以适合于网格发生器导入的格式从血管中提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血流动力学的动脉瘤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以下公式计算血流动力学,
其中ρf是流体的密度,u是血流速度矢量,流体速度向量和移动分别坐标速度,μ为血液动力粘度(0.0035Pa-s)。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公式中,u-ug是流体相对于移动坐标速度的相对速度,t是偏应力张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血流动力学的动脉瘤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形态学参数、周期平均血液动力学的参数进行量化处理;
所述输出结果包括壁总压力、非球形指数、平均壁切应力以及振荡剪切指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血流动力学的动脉瘤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以下公式获得不同的血液流动特性,
其中,所述NSI为非球形指数,所述AWSS为平均壁切应力,所述OSI为振荡剪切指数。
6.一种基于血流动力学的动脉瘤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转换模块,用于接收患者的3D-DSA图像数据,基于所述3D-DSA图像数据重建脑动脉瘤模型;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血液动力学指标A以及血流速度,所述血液动力学指标A为血管壁上的流体撞击能量;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对所述3D-DSA图像数据中的动脉载瘤血管交叉处进行计算得到变形模型壁剪切应力轮廓,获得血流中的壁剪切应力;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基于血流动力学对血管和\或血流的生物指标进行计算;
结果输出模块,用于汇总所述血液动力学指标A、血流速度、壁剪切应力以及血管和\或血流的生物指标后输出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血流动力学的动脉瘤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患者的3D-DSA图像数据,基于所述3D-DSA图像数据重建脑动脉瘤模型包括:
将3D-DSA图像数据转化为预设的DICOM文件;
使用阈值基于所述DICOM文件中的灰度值创建3D模型;
通过预设工具去除3D模型中的浮动像素,以使3D模型中的骨骼与血管分离;
通过血管的腔表面以适合于网格发生器导入的格式从血管中提取。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血流动力学的动脉瘤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以下公式计算血流动力学,
其中ρf是流体的密度,u是血流速度矢量,流体速度向量和移动分别坐标速度,μ为血液动力粘度(0.0035Pa-s)。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公式中,u-ug是流体相对于移动坐标速度的相对速度,t是偏应力张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同心医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明同心医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385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化印刷版辊自动装卸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主动式智能育婴辅助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