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3918.6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9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开煜;李成亮;张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172 | 分类号: | H01M50/172;H01M50/528;H01M50/516;H01M50/57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唐菲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模组 用电 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其中,电池模组包括壳体、盖板和多个电池单体。盖板盖合于壳体,盖板与壳体盖合形成容纳空间,盖板上开设有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极耳引出孔,盖板在每相邻的两个极耳引出孔之间设置有抵靠部。电池单体容纳于容纳空间内,电池单体具有两个极耳,极耳通过极耳引出孔穿出盖板,一个电池单体的一个极耳与另一个电池单体的一个极耳相互连接并形成连接部,连接部位于抵靠部的上侧,抵靠部上开设有开口面向连接部的焊接槽。采用这种结构的电池模组优化了内部空间,且减少了电池模组的组装步骤。此外,这种结构的电池模组能够避免盖板被焊接烧伤并防止出现虚焊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汽车的动力电池包也随之大力发展。现有技术的电池包的电池模组中,电池单体的极耳大多汇集在汇流排上,再通过汇流排与极耳的连接,从而采用汇流排的方式实现电池单体之间的串联或并联,以实现电池模组的组装。但是,这种结构的电池模组常常需要考虑过流能力和汇流排对空间的制约,从而导致电池单体的厚度往往会受到限制,以使电池模组的内部空间利用率较低。此外,这种结构的电池模组装配复杂,部件数量较多,装配成组效率低,且不利于降低电池模组的重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以改善现有的电池模组的内部空间利用率低、装配复杂且重量较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壳体、盖板和多个电池单体;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壳体,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盖合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盖板上开设有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极耳引出孔,所述盖板在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极耳引出孔之间设置有抵靠部;所述电池单体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电池单体具有两个极耳,所述极耳通过所述极耳引出孔穿出所述盖板,一个电池单体的一个极耳与另一个电池单体的一个极耳相互连接并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抵靠部的上侧;其中,所述抵靠部上开设有开口面向所述连接部的焊接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盖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极耳引出孔,且每两个极耳引出孔之间设置有一个抵靠部,通过将每个电池单体的极耳通过极耳引出孔引出盖板外后相互进行连接于抵靠部的上侧,以实现电池单体之间的串联或并联,从而避免了在壳体内设置汇流排,一方面降低了电池模组的重量并优化了电池模组的内部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另一方面减少了电池模组的组装步骤,提高了组装效率。此外,在抵靠部面上开设有开口面向连接部的焊接槽,从而在将两个电池单体的极耳焊接在一起并形成连接部时防止了盖板被焊接烧伤,影响电池模组的质量,且通过设置于抵靠部上的焊接槽便于焊接时进行排烟,进而防止出现虚焊的现象。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部分覆盖于所述焊接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连接部设置为部分覆盖于焊接槽上,也就是说,焊接槽未被连接部完全遮挡,从而在焊接时便于通过焊接槽将烟雾排出,以防止烟雾堆积在焊接槽内,进而影响极耳的焊接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个电池单体的一个极耳包括第一连接体;所述另一个电池单体的一个极耳包括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体层叠布置于所述抵靠部的上侧并形成所述连接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一个电池单体的一个极耳包括第一连接体,另一个电池单体的一个极耳包括第二连接体,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连接共同形成连接部,也就是说,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第一连接体为一个电池单体的一个极耳的一部分,第二连接体为另一个电池单体的一个极耳的一部分,通过将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层叠布置,从而提高了极耳之间的搭接面,进而便于焊接,且提高了极耳之间的连接强度,稳定性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39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直切机
- 下一篇:一种弹簧磨面温度控制机构及其温度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