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体化智能泡茶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4305.4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3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顾洪羽;杨腾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顾洪羽;杨腾杰 |
主分类号: | A47J31/40 | 分类号: | A47J31/40;A47J31/44;A47J31/46;A47J31/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廖娜 |
地址: | 6102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智能 泡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智能泡茶机,包括外部水管、烧水腔体、泡茶腔体、茶桶和控制模块,烧水腔体和泡茶腔体均包含有水循环结构,烧水腔体内部设置有水温监控模块,且烧水腔体内部底端设置有加热模块,泡茶腔体分别与烧水腔体和茶桶通过水泵模块连通设置,且水循环结构为水泵模块的一部分,烧水腔体外接至水源,且水源端设置有水量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水量控制模块、加热模块、水温监控模块和水泵模块电性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有智能控制泡茶的结构,使泡茶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在放入茶叶后即可启动泡茶流程,无需人工频繁干预,且泛用性强,能够适用于大容量,快速出茶汤的应用领域,如茶饮店和公共场所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体化智能泡茶机。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提升和进步,泡茶这个过程也越来越智能化,如今社会的趋势就是享受喝茶的过程,而不需要在烧水、泡茶这样繁琐的过程中费时费力,智能化的泡茶机就达到了快速,精准(控制温度、水量、泡茶时间)的泡茶过程,用最快的时间泡出品质最好的茶汤,而且全过程减少人工参与,实现智能化,如专利号为CN201510872002和CN201521129192的煮茶装置,均采用了自动化煮茶的方式实现煮茶的流程。
然而,在现有的自动化煮茶的茶艺中,通常存在着以下缺陷:
(1)现有一些发明没有对水温进行控制,直接将水烧开,进行泡茶,这样会严重影响茶水的口感和质量,因为不同的茶叶泡茶时候的水温要求是不一样的,现有一些发明有个别虽然做了温度控制功能,但是温度控制不够精准,泡茶时水温和目标温度偏差比较大;
(2)现有一些发明烧水和泡茶在同一个腔体里面,没有对烧水和泡茶这两个过程进行分割,边烧水边泡茶十分影响茶汤的口感和品质;
(3)现有一些发明泡茶的过程是茶叶放置在在烧好的热水中泡茶,没有经过萃茶的过程,这样茶叶充分泡制的时间会很久,且效率低,不适合需要快速出茶汤的应用场景,比如公共场所和奶茶店;
(4)现有一些发明对于泡茶过程中最重要的三要素(泡茶时间,泡茶水温,水量)没有能够实现全部自动化智能实现,也就是说三个要素不能全部自动完成调节;
(5)现有一些发明在茶汤泡好后没有实现语音提醒用户茶汤泡好功能,且没有实现自动出茶汤的功能。
因此现有技术中所实现的泡茶流程均具有一定程度的瑕疵,如何实现一种具有快速且能够泡出原手工茶叶味道的茶水,是如今社会的需求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一体化智能泡茶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一体化智能泡茶机,包括外部水管、烧水腔体、泡茶腔体、茶桶和控制模块,所述烧水腔体和泡茶腔体均包含有水循环结构,所述烧水腔体内部设置有水温监控模块,且烧水腔体内部底端设置有加热模块,所述泡茶腔体分别与烧水腔体和茶桶通过水泵模块连通设置,且水循环结构为水泵模块的一部分,所述烧水腔体外接至水源,且水源端设置有水量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水量控制模块、加热模块、水温监控模块和水泵模块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烧水腔体顶端安装有盖口,所述盖口的底端安装有罐体,所述罐体的一侧表面顶端安装有烧水腔体进水口,所述烧水腔体进水口的底侧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且第一温度传感器包含有第一温度触头,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底侧安装有第一外置管,所述第一外置管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水泵出水口,所述第一外置管的中部安装有第一自吸式水泵,所述第一外置管的底端安装有第一水泵进水口,所述第一外置管的底端安装有大功率加热管,所述罐体的底端表面一侧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包含有第二温度触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洪羽;杨腾杰,未经顾洪羽;杨腾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43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