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硫化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44868.3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07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江玉民;闵建彬;马永祥;刘乃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材苏州防水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95/00 | 分类号: | C09J195/00;C09J11/04;C09J11/06;C09J11/08;C09J7/30;C09J7/21;C09J7/40;C09D1/00;C09D7/61;C09D7/63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俞春雷 |
地址: | 215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硫化 改性沥青 防水 卷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硫化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防水卷材由下至上依次包括下表面防粘层、下自硫化改性沥青层、胎基、上自硫化改性沥青层和上表面防粘层;所述下自硫化改性沥青层和上自硫化改性沥青层的原料成分中均包括硫化促进剂,且所述下自硫化改性沥青层中硫化促进剂的含量小于上自硫化改性沥青层中硫化促进剂的含量。本发明的自硫化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通过采用自硫化的方式在降低了胶料生产粘度,胶料粘度降低可以降低生产温度,较低的生产温度和胶料粘度又提高了其生产速度,从而降低生产能耗和污染排放;通过差异化的自硫化进程,既满足了下表面在硫化早期对基层更好的浸润和蠕变性,又满足了上表面在施工时已基本完成了硫化进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水卷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硫化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以及该自硫化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仍然是国内主流的防水材料,市场份额最大。主要是因为其性价比高,通过选用优质的材料和科学的施工,可达到2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然而,现有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在生产过程中就已经完成硫化,胶料粘度大,其生产过程的耗能和污染逐渐满足不了国内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同时热熔施工也逐渐不符合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和安全需求。因此,有必要对沥青防水卷材的生产进行降能耗、减污染研究,以及通过改进其结构和特性以适用更环保、安全的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和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硫化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其通过设置上下两个具有差异性的自硫化层,实现生产过程降低胶料的粘度以及自硫化过程前后期的不同功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硫化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防水卷材由下至上依次包括下表面防粘层、下自硫化改性沥青层、胎基、上自硫化改性沥青层和上表面防粘层;所述下自硫化改性沥青层和上自硫化改性沥青层的原料成分中均包括硫化促进剂,且所述下自硫化改性沥青层中硫化促进剂的含量小于上自硫化改性沥青层中硫化促进剂的含量。下自硫化改性沥青层和上自硫化改性沥青层分别由下自硫化改性沥青胶料和上自硫化改性沥青胶料覆盖在胎基上形成,即下自硫化改性沥青胶料中硫化促进剂的含量少于自硫化改性沥青胶料中硫化促进剂的含量。
本申请中的自硫化指的是:改性沥青层的粘度以及内聚强度会随着交联程度的增长而逐渐增大,最终在预期的时间内达到最大的内聚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下自硫化改性沥青层和上自硫化改性沥青层的原料中均包括沥青、弹性体改性剂、橡胶改性剂、增粘树脂、硫化促进剂、填料、相容剂和助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助剂包括润湿剂、抗氧化剂、氧化锌、阻燃剂、降粘剂和稳定剂。
现有的硫化改性沥青在制成半成品过程中,改性沥青已全部硫化,达到最大粘度和内聚强度,因此生产时必须采用高温生产工艺,以降低改性沥青的粘度,适于泵输和涂油工艺;该生产过程中由于高温会产生大量油烟,同时也需耗用较多能源。而本发明的产品在制造过程中,改性沥青始终保持未硫化状态,粘度和内聚强度较低,在较低的温度即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从而适用于较低温度下的泵输和涂油工艺。在施工后,通过室温硫化、湿气引发等工艺逐渐使改性沥青发生交联,从而提高粘稠度及内聚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按重量份计,所述下自硫化改性沥青层和上自硫化改性沥青层均包括如下原料成分:沥青40-60%、弹性体改性剂4-8%、橡胶改性剂4-8%、增粘树脂5-20%、硫化促进剂0.05-2.5%、填料10-30%、相容剂5-15%以及余量的助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余量的助剂包括润湿剂1-8%、抗氧化剂0.5-2%、氧化锌1-10%、阻燃剂3-10%、降粘剂0.5-3%和稳定剂0.5-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材苏州防水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材苏州防水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48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力型高温热化学储热罐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深水实验加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