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紫陶柴窑裸烧泥料镶嵌凹凸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4931.3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6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金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仁烨堂紫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02 | 分类号: | B28B1/02;B28B11/00;B44C1/22;B44C1/26 |
代理公司: | 昆明祥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3114 | 代理人: | 马汝兰 |
地址: | 654399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紫陶柴窑裸烧泥料 镶嵌 凹凸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陶柴窑裸烧泥料镶嵌凹凸工艺,在坯体上绘制出书画图案,沿图案墨迹线雕刻0.5~3.5mm深的凹槽,在所述凹槽内填入以白泥和陶瓷颜料调配而成的、收缩比不同于坯体收缩比的填字泥;经高温烧制后,紫陶产品呈现出具有艺术效果的凹凸样式。本发明工艺简单,将偶发事件变成可预期,使烧制出来的紫陶产品按预期呈现凹凸装饰效果,过程可控,效果可预期,最大限度实现陶艺与人文融合的艺术效果,将偶发事件变为必然结果,为钟情于紫陶产品的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产品,陶怡情操,美化生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紫陶镶嵌工艺,尤其涉及一种紫陶柴窑裸烧泥料镶嵌凹凸工艺。
背景技术
陶是人类早期文明创造和使用工具的智慧结晶,是物质充盈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云南建水陶及柴烧的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约4500多年前的燕子洞古人类穴居遗存。西汉时期出现原始的制陶业,唐宋开始,受南诏国佛教文化的影响和中原文化的熏陶,建水紫陶烧制进入成熟期,已能够成规模的烧制高温青釉瓷器,元明时期,是建水陶瓷发展的鼎盛阶段。明末清初,建水青花逐步退出市场,改以烧制生活用具为主的青釉粗陶,清道光年间,陶工与文人携手,将陶艺与人文融合,吸收借鉴其他行业的雕刻、填制、打磨等工艺,粗陶细制,创烧建水紫陶。解放后,建水陶瓷产业获得新生。
建水紫陶的烧制,有汽烧、电烧和柴烧三种,其中柴窑烧制(即柴烧)为传统烧制方式,分为柴窑裸烧和匣钵罩烧。柴窑裸烧,即陶坯没有匣钵保护,为坯体直接与火焰接触的烧制方式,该方式自然落灰形成落灰釉,易出窑变效果,尤其是装饰凹凸工艺的效果,相比其他烧制方式,填字泥与本坯衔接更自然、更具艺术性,具有更高的欣赏价值。匣钵罩烧,即将陶坯置于匣钵之内密封或半密封烧制,匣钵可阻隔火焰与烟尘,匣钵内导热较均匀,所以成色也较为均匀,该方式的缺点是匣钵占空间较大,出品数量低。
长期以来,对紫陶产品的外观装饰基本是平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喜欢紫陶产品的消费人群审美趣味大为提高并趋向多样化。在一些古旧的紫陶残片中,偶有发现建水紫陶的装饰部位有凹陷或突起的效果,呈现出特别的艺术性,但人们并不知道这种凹凸效果是如何实现的,业内人士也苦于无从下手,在烧制过程中偶尔得到一件具有某些凹凸装饰效果的产品,便如获珍宝。不能让预想的凹凸装饰效果在烧制出的成品中呈现出来,这对业内人士及喜欢紫陶的人群来说确是憾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所述缺陷,提供一种紫陶柴窑裸烧泥料镶嵌凹凸工艺,使烧制出来的紫陶产品按预期呈现凹凸装饰效果,为钟情于紫陶产品的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产品,陶怡情操,美化生活。
为了解决以上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紫陶柴窑裸烧泥料镶嵌凹凸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拉坯成型将制作紫陶的泥料手工拉坯塑形,得坯体;
(2)湿坯装饰在湿润状态下的所述坯体上进行书画创作,绘制出所需图案;
(3)阴刻阳填
A、在绘制出图案的所述坯体上沿图案墨迹线雕刻0.5~3.5mm深的凹槽;
B、在所述凹槽内填入以白泥和陶瓷颜料调配而成的、收缩比不同于所述坯体收缩比的填字泥;
(4)修坯打理
(5)高温烧制
在1180℃~1230℃下烧制,170℃~200℃高温出窑。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步骤(3)阴刻阳填,调配填字泥的所述白泥的原料目数为180~220目,所述填字泥的泥料与成品的收缩比为13~22%。
进一步,对于以红陶泥制作的坯体,所述填字泥中,所述白泥与陶瓷颜料的重量比为1000:4~64;对于以白陶泥制作的坯体,所述填字泥中,所述白泥与陶瓷颜料的重量比为1000:7~5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仁烨堂紫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未经云南仁烨堂紫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49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