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独居人群的机器人智能情绪识别治愈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6010.0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0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田恩刚;梁国钰;黄淦珂;许东辉;朱爽鑫;苗磊;王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F3/01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孟旭彤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独居 人群 机器人 智能 情绪 识别 治愈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独居人群的机器人智能情绪识别治愈方法,解决了独居人群缺少陪伴,养宠物或者宠物机器人都难以做到陪伴和智能便捷两全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通过情绪特征指标采集监测进行情绪初步判断,再通过机器人本体进行使用者表情识别算法进行情绪类型进一步确认,并根据确认情绪类型作出对应交互动作对使用者进行治愈陪伴,本发明的一种面向独居人群的机器人智能情绪识别治愈方法,能智能地对使用者进行情绪监测,可直接进行交互治愈陪伴,更加智能、实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宠物机器人,特别涉及一种面向独居人群的机器人智能情绪识别治愈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如今空巢老人与独居青年人数持续上涨,独居人群长时间缺少照顾和陪伴,易感到孤独,也可能出现多种心理问题;而养宠物虽然能给人们陪伴感,但也存在太多限制,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养宠物反而可能成为一种负担。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宠物机器人也逐步应运而生,但目前智能电子宠物大多停留在人机交互层面,交互生硬,给使用者带来的陪伴感不强,用户体验不佳,还有待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面向独居人群的机器人智能情绪识别治愈方法,能智能地对使用者进行情绪监测,可直接进行交互治愈陪伴,更加智能、实用。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面向独居人群的机器人智能情绪识别治愈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S1、使用者佩戴手环,手环的生理特征检测模块实时采集获取使用者的脉搏信号,并根据脉搏信号计算设定的特征指标;
S2、手环进行实时采集监测,当检测到使用者脉搏信号中设定特征指标超出平静状态下基准阈值时,通过特征指标分析子算法获取使用者初步判断情绪类型,并发送初步判断情绪类型信息和情绪检测请求信号至机器人本体;
S3、机器人本体的本体主控模块接收获取手环发送的情绪检测请求信号,启动机器人本体寻找使用者并通过摄像头抓取拍摄使用者面部图片,进行表情识别算法,根据表情识别结果匹配设定的识别情绪类型,并结合初步判断情绪类型信息确认使用者当前情绪类型;
S4、机器人本体根据确认的使用者当前情绪类型,调用并执行对应治愈动作;
S5、间隔设定时长周期性进行特征指标分析判断,若判定情绪类型维持,则持续执行治愈动作;若判定的情绪类型变化,则重新进行表情识别算法并切换执行对应治愈动作;若检测到使用者恢复平静状态时,机器人恢复至初始状态,以等待下一次表情识别及执行对应治愈动作。
作为优选,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手环实时对使用者的脉搏信号进行采集监测,能及时对使用者的情绪进行初步判断,并且在检测到情绪出现非平静状态时,能及时的再次通过机器人本体对使用者情绪类型进行二次识别确认;机器人本体能寻找跟随使用者并通过表情识别算法确认情绪后,能智能的进行交互陪伴,执行对应治愈动作,实现智能、自动的检测及交互,无需使用者发出指令后进行才可交互,能增强陪伴感和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方法的流程示意框图;
图2为检测确认使用者情绪类型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3为人形轮廓宽度变化趋势示意图;
图4为人形轮廓判别流程图;
图5为机器人本体寻找跟随使用者的运动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面向独居人群的机器人智能情绪识别治愈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有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60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