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晶炉坩埚托盘原料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46456.3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64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海西(福建)分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38 | 分类号: | B29C70/38;B29C70/54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3 | 代理人: | 黄骏鹏 |
地址: | 365050 福建省三明***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晶炉 坩埚 托盘 原料 处理 装置 | ||
1.一种单晶炉坩埚托盘原料处理装置,包括有支撑脚架(1)、工作机床板(2)和架高工作板(3),其特征是,还包括有运行控制屏(4)、碳纤维丝排列系统(5)、裁剪混合系统(6)和模具铺料系统(7);支撑脚架(1)上方与工作机床板(2)进行焊接;支撑脚架(1)上方与架高工作板(3)进行焊接;工作机床板(2)与架高工作板(3)进行焊接;运行控制屏(4)与工作机床板(2)相连接;碳纤维丝排列系统(5)下方与架高工作板(3)相连接;裁剪混合系统(6)下方与工作机床板(2)相连接;模具铺料系统(7)下方与工作机床板(2)相连接;模具铺料系统(7)与裁剪混合系统(6)相连接;
碳纤维丝排列系统(5)包括有安装竖板(501)、放料机构(502)、第一支撑架(503)、集合安装座(504)、导向排列管(505)、第二支撑架(506)、矩形收紧框(507)、第三支撑架(508)、安装框(509)、第一电动转轴座(5010)、第一夹紧控制辊(5011)、第二电动转轴座(5012)和第二夹紧控制辊(5013);安装竖板(501)下方与架高工作板(3)进行焊接;放料机构(502)与安装竖板(501)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支撑架(503)下方与架高工作板(3)进行焊接;集合安装座(504)与第一支撑架(503)进行螺栓连接;导向排列管(505)与集合安装座(504)进行插接;第二支撑架(506)下方与架高工作板(3)进行焊接;矩形收紧框(507)与第二支撑架(506)进行螺栓连接;第三支撑架(508)下方与架高工作板(3)进行焊接;安装框(509)与第三支撑架(508)进行螺栓连接;第一电动转轴座(5010)与安装框(509)相连接;第一夹紧控制辊(5011)与安装框(509)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夹紧控制辊(5011)与第一电动转轴座(5010)相连接;第二电动转轴座(5012)与安装框(509)相连接;第二夹紧控制辊(5013)与安装框(509)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夹紧控制辊(5013)与第二电动转轴座(5012)相连接;
裁剪混合系统(6)包括有储料舱(601)、第一出料管(602)、第一送料气泵(603)、第一安装座板(604)、第一固定侧架板(605)、第二出料管(606)、扩口出料盒(607)、第一传送管(608)、固定台板(609)、第二送料气泵(6010)、第二传送管(6011)、收集斗(6012)、电机座板(6013)、动力电机(6014)、第一转轴杆(6015)、第一轴承架板(6016)、第二轴承架板(6017)、凸轮(6018)、第一传动轮(6019)、第二传动轮(6020)、第二转轴杆(6021)、轴承座(6022)、控制轮盘(6023)、上切刀(6024)、下切刀(6025)、第一衔接板(6026)、第一限位板(6027)、第二限位板(6028)、第一固定侧板(6029)、第二固定侧板(6030)、冲击板(6031)、网板(6032)、混料框(6033)、第二衔接板(6034)、第一弹性簧杆(6035)、第二弹性簧杆(6036)和第三衔接板(6037);储料舱(601)与第一出料管(602)进行插接;第一出料管(602)与第一送料气泵(603)进行插接;第一送料气泵(603)与第一安装座板(604)进行螺栓连接;第一安装座板(604)与第一固定侧架板(605)进行焊接;第一安装座板(604)与储料舱(601)进行螺栓连接;第一固定侧架板(605)下方与工作机床板(2)进行焊接;第二出料管(606)与第一送料气泵(603)进行插接;扩口出料盒(607)与第二出料管(606)进行插接;第一传送管(608)与扩口出料盒(607)进行插接;固定台板(609)与第一传送管(608)进行套接;固定台板(609)下方与工作机床板(2)进行焊接;第二送料气泵(6010)与第一传送管(608)进行插接;第二送料气泵(6010)下方与模具铺料系统(7)相连接;第二传送管(6011)与第二送料气泵(6010)进行插接;收集斗(6012)下方与第二传送管(6011)进行插接;电机座板(6013)与固定台板(609)进行螺栓连接;动力电机(6014)与电机座板(6013)进行螺栓连接;第一转轴杆(6015)与动力电机(6014)输出轴进行固接;第一轴承架板(6016)与第一转轴杆(601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轴承架板(6016)与固定台板(609)进行螺栓连接;第二轴承架板(6017)与第一转轴杆(6015)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轴承架板(6017)与固定台板(609)进行螺栓连接;凸轮(6018)轴心与第一转轴杆(6015)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6019)轴心与第一转轴杆(6015)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轮(6020)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6019)进行传动连接;第二转轴杆(6021)与第二传动轮(6020)进行固接;轴承座(6022)与第二转轴杆(6021)进行转动连接;轴承座(6022)下方与固定台板(609)进行螺栓连接;控制轮盘(6023)轴心与第二转轴杆(6021)进行固接;上切刀(6024)与控制轮盘(6023)进行固接;下切刀(6025)与上切刀(6024)相接触;第一衔接板(6026)与下切刀(6025)进行固接;第一限位板(6027)与第一衔接板(6026)进行焊接;第一限位板(6027)上方设置有第二限位板(6028);第一固定侧板(6029)上方与第一限位板(6027)进行焊接;第一固定侧板(6029)与固定台板(609)进行螺栓连接;第一固定侧板(6029)与收集斗(6012)进行螺栓连接;第二固定侧板(6030)与收集斗(6012)进行螺栓连接;第二固定侧板(6030)与固定台板(609)进行螺栓连接;冲击板(6031)与凸轮(6018)进行传动连接;网板(6032)与冲击板(6031)进行焊接;混料框(6033)与网板(6032)进行滑动连接;混料框(6033)与第二限位板(6028)进行焊接;混料框(6033)与第一固定侧板(6029)进行螺栓连接;混料框(6033)与第二固定侧板(6030)进行螺栓连接;第二衔接板(6034)与网板(6032)进行焊接;第一弹性簧杆(6035)与第二衔接板(6034)进行固接;第二弹性簧杆(6036)与第二衔接板(6034)进行固接;第三衔接板(6037)与第一弹性簧杆(6035)进行固接;第三衔接板(6037)与第二弹性簧杆(6036)进行固接;第三衔接板(6037)与第一固定侧架板(605)进行固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海西(福建)分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海西(福建)分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645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