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激光雷达的森林资源监测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6537.3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6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陆亚刚;刘道平;姚顺彬;张伟东;宋仁飞;黄先宁;刘海;高超;张振中;陈伟;洪奕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华东调查规划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G01S7/48 | 分类号: | G01S7/48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进联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 代理人: | 贺才杰 |
地址: | 310016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激光雷达 森林资源 监测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森林资源监测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根据激光点云数据进行特征变量提取,获得样地特征变量数据和全域特征变量数据;根据样地特征变量数据与地面调查样地,建立激光雷达蓄积量估测模型;将全域特征变量数据通过森林资源管理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树种(组)集合;将树种(组)集合输入激光雷达林分蓄积量估测模型进行计算,获得全域森林蓄积量估测信息,并将全域森林蓄积量估测信息进行推导,获得测树因子集合。将森林蓄积量、测树因子信息更新至森林资源管理矢量数据,并以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管理森林资源。本申请能提高森林蓄积量监测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实现森林资源的年度出数。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资源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基于激光雷达的森林资源监测 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我国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包含国家监测和地方监测两个层级。从狭义来 讲,这两个层级主要是以一类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和二类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组成。但由于这两套体系相对独立运行,导致两者衔接难度大,客观上造成森 林资源的两套数据,而且其监测期跨度大,不能实现年度出数,难以满足自然 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林长制”等森林资源管理年度绩效考核评价等工作的信息 需求。从广义来讲,监测体系中还包括营造林、林木采伐、林地征占用等资源 变化监测,生态公益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防火防害等专项调 查监测。这些专项监测同样面临数据无缝衔接的问题。
随着林地“一张图”的全面铺开和年度更新的常态化,逐步解决了森林资 源监测体系基础数据的问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各省也在“一张图”基础上 为实现年度考核对森林资源监测体系一直有试点和实践,虽然都努力为实现森 林资源数据的及时更新、快速查询、科学分析提供技术支撑,努力促进森林资 源管理走向全面数字化、信息化,但仍表现出其局限性。一是仍然没有解决森 林资源的关键测树因子之一——森林蓄积的精细化监测问题;二是在时效性、 可视化和适用性等方面与新时代下生态文明建设对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的需求相 比仍有较大差距。
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精细化程度低和时效性差,尚未提 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森林资源监测方法、装置和存储 介质,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精准度低和时效性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森林资源监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森林的激光点云数据、地面调查样地以及森林资源管理数据;
根据所述激光点云数据进行特征变量提取,获得样地特征变量数据和全域 特征变量数据;
根据所述样地特征变量数据与地面调查样地,建立激光雷达蓄积量估测模 型;
将所述全域特征变量数据通过森林资源管理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树种(组) 集合;
将所述树种(组)集合输入激光雷达林分蓄积量估测模型进行计算,获得 全域森林蓄积量估测信息,并将所述全域森林蓄积量估测信息进行推导,获得 测树因子集合;
将所述森林蓄积量信息更新至森林资源管理矢量数据,并以基于“互联网+” 技术的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管理森林资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激光点云数据进行特征变量提取,获 得样地特征变量数据和全域特征变量数据包括:
将所述激光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得第一点云数据;其中,所述预处理 包括解压、差分、POS数据解算、激光检校、点云数据生成、点云数据坐标转 换、点云数据姿态校正,航带间接边中至少一种;
将所述地面调查样地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样地蓄积量变量;
将所述森林资源管理数据进行数据更新,获得矢量本底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华东调查规划设计院,未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华东调查规划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65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陆两用多功能无人机
- 下一篇:一种水声通信方法及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