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态管线布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47565.7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08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龚俊;宋祖源;伍锡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五新隧道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01 | 分类号: | F16L3/01;F16L3/10;F16L3/20;F16L3/202 |
代理公司: | 长沙七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4 | 代理人: | 刘伊旸;周晓艳 |
地址: | 410100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管线 布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态管线布置方法,管线存在绕转动轴线的转动运动以及沿垂直于转动轴线平面内的伸缩运动,其中伸缩运动的伸缩结构设置于转动运动的转动结构上,将管线的至少一点利用管夹进行约束,所述管夹为固定设置或活动设置,所述管夹独立于转动结构以及伸缩结构设置。所述管夹包括第一管夹和第二管夹,通过第一管夹和第二管夹的设置可避免管线在旋转、伸缩过程中出现缠绕、扭曲、刮擦等现象;且可以将伸缩动作产生的管线余量控制在伸缩结构至第一管夹的长度范围内;使管线在转动结构绕转动轴线转动时随着主体结构一起做旋转动作,避免管线的扭曲折弯,确保管线的合理弯曲半径,使管内工作介质流动顺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线布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态管线布置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静态液压管路布置常为顺着管路内部工作介质走势沿途布置固定管夹以达到管路固定的目的;一般动态液压管路布置常采取利用固定管夹约束管路走势过活动点中心或仅固定管路两端的方法进行布置。当管路不仅存在绕轴转动而且还存在沿垂直转动轴平面内的伸缩等工作状态时,传统管路布置方法将会导致管路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缠绕、扭曲、刮擦等现象,影响管路寿命。
综上所述,急需一种动态管线布置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态管线布置方法,旨在解决传统管路布置方法存在管路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缠绕、扭曲、刮擦等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动态管线布置方法,管线存在绕转动轴线的转动运动以及沿垂直于转动轴线平面内的伸缩运动,其中伸缩运动的伸缩结构设置于转动运动的转动结构上,将管线的至少一点利用管夹进行约束,所述管夹为固定设置或活动设置,所述管夹独立于转动结构以及伸缩结构设置。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管夹包括第一管夹和第二管夹,所述第一管夹与第二管夹连接,所述管线依次穿过第一管夹和第二管夹,所述第一管夹和第二管夹分别对管线的两个点进行约束。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控制第一管夹与转动结构之间的距离控制管线的弯曲半径。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二管夹固定设置,所述第一管夹转动设置于第二管夹的连接件上,所述管线带动第一管夹在连接件上转动,所述管线活动设置于第二管夹上。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二管夹上设有通过槽,所述管线穿过通过槽设置且管线能在通过槽中滑动;或者是,所述管线与第二管夹中的固定管线段转动连接。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管夹固定设置于第二管夹的连接件上,所述第二管夹转动设置,所述管线带动第二管夹转动。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管夹转动设置于第二管夹的连接件上,所述第二管夹转动设置,所述管线带动第一管夹和第二管夹转动。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管夹设置于转动轴线的延长线上。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管夹的旋转轴线与转动轴线间的夹角为0°-90°。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二管夹的旋转轴线与转动轴线平行设置。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第一管夹和第二管夹的设置可避免管线在旋转、伸缩过程中出现缠绕、扭曲、刮擦等现象。其中,通过第一管夹的设置,可引导管线远离结构件,避免管线在工作过程中与主体发生缠绕、刮擦等现象,且可以将伸缩动作产生的管线余量控制在伸缩结构至第一管夹的长度范围内;使管线在转动结构绕转动轴线转动时随着主体结构一起做旋转动作,避免管线的扭曲折弯,确保管线的合理弯曲半径,使管内工作介质流动顺畅。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五新隧道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五新隧道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75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