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家具生产板材砂光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8291.3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9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廖天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展成家俱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7/28 | 分类号: | B24B7/28;B24B47/12;B24B47/16;B24B55/06;B24B55/12;B27C5/00;B27C9/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马强 |
地址: | 4025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家具 生产 板材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家具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家具生产板材砂光装置。包括打磨单元,打磨单元包括驱动件、转轴和打磨头,驱动件与转轴连接并用于驱动转轴转动,打磨头固定在转轴远离驱动件的一端,还包括除尘单元,除尘单元包括防尘罩和第一除尘管,防尘罩套设于转轴上,转轴与防尘罩转动连接,第一除尘管与防尘罩连通;打磨头包括固定连接的砂光部和切割部,砂光部位于切割部的底部并与板材相贴,切割部远离砂光部的一端设有刀刃。本发明中的家具生产板材砂光装置能够在砂光的同时对木屑进行限制,以提高木屑的清除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具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家具生产板材砂光装置。
背景技术
木材是家具常用的材质之一,木材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经过烘干、断料、拼接、切割等步骤,不同的家具通常由若干板材组成,切割步骤将大块的木材切割成与木门尺寸相当的板材,然后进行铣形、钻孔、开槽、开榫等加工后,再进行上漆、粘贴面饰材料、组装等操作。而为了保证成品表面光滑,板材在上漆或粘贴面饰材料前需要对板材表面进行砂光加工。
砂光时通常采用粗糙的打磨头对板材进行打磨,使板材表面光滑。但是砂光时,打磨头使板材表面的不平整位置形成木屑,而木屑的粒径较小,砂光时木屑容易飘至空中,导致空气质量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在砂光的同时对木屑进行限制的家具生产板材砂光装置,以提高木屑的清除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家具生产板材砂光装置,包括打磨单元,打磨单元包括驱动件、转轴和打磨头,驱动件与转轴连接并用于驱动转轴转动,打磨头固定在转轴远离驱动件的一端,还包括除尘单元,除尘单元包括防尘罩和第一除尘管,防尘罩套设于转轴上,转轴与防尘罩转动连接,第一除尘管与防尘罩连通;打磨头包括固定连接的砂光部和切割部,砂光部位于切割部的底部并与板材相贴,切割部远离砂光部的一端设有刀刃。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1.本方案中的防尘罩能够对砂光时产生的木屑进行阻挡,避免木屑飘至空气中后向外扩散,导致空气质量降低。另外,通过第一除尘管能够将防尘罩内的空气排出,使防尘罩内的木屑随着空气排出,集中对木屑进行清理,清理效果更好。
2.砂光时,切割部随着砂光部转动,在砂光部对板材进行砂光前,刀刃先对板材进行切割,使板材上的如木刺等向上凸起较大的部位脱落,一方面可避免较大的木刺卡至砂光部与板材之间,在加工硬度较低的板材时,可避免木刺划伤板材;另一方面,切刀先清除木刺,可避免木刺在砂光部的作用下形成木屑,而与粒径较小的木屑相比,木刺的重量较大,不会飘至空气中,进一步避免木屑使空气质量较低。
进一步,打磨头还包括柱状的限位部,限位部固定在切割部的顶部,且限位部的侧壁设有砂光面;防尘罩还与转轴滑动连接。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将限位部相对于防尘罩向下滑动后,砂光面可对板材的侧壁进行打磨。
进一步,防尘罩上方设有移动单元,移动单元包括竖向移动件、横向移动件、固定板和安装座,驱动件固定在固定板上,竖向移动件固定在安装座上,且竖向移动件与固定板连接并用于沿竖向推动固定板;横向移动件与安装座连接并用于推动安装座水平移动。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移动单元能够移动打磨头,从而将打磨头移动至另一位置,使打磨头能够对更大面积的板材进行砂光,提高砂光效果。
进一步,限位部和切割部沿水平方向的截面均为圆形,限位部的直径小于切割部的直径;除尘单元包括限位支架,限位支架包括限位圈和多个连杆,限位圈套设在限位部上并与限位部转动连接,多个连杆沿限位圈的周向分布,且连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限位圈和防尘罩上。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的防尘罩与切割部之间形成缝隙,方便将木屑吸入防尘罩内,再通过第一除尘管被清除,进一步提高清除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展成家俱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展成家俱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82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