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充电系统、发射侧充电装置和接收侧充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8392.0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496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李宸彦;麦瑞坤;王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J50/40 | 分类号: | H02J50/40;H02J50/80;H02J50/10;H02J50/12;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锴;陶海萍 |
地址: | 日本国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充电 系统 发射 装置 接收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发射侧充电装置和接收侧充电装置。其中,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发射侧充电装置以及接收侧充电装置,其中,所述接收侧充电装置包括:第一无线接收电路,其包括第一接收线圈;第一整流器,其将所述第一无线接收电路中的第一交流电流整流为第一直流电流;第二无线接收电路,其包括第二接收线圈;第二整流器,其将所述第二无线接收电路中的第二交流电流整流为第二直流电流;以及接收侧控制器,其控制所述第一整流器和所述第二整流器中的至少一个,使得所述第一无线接收电路的第一交流电流和所述第二无线接收电路中的第二交流电流相等。由此,能够有效提升无线充电系统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发射侧充电装置和接收侧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有线电能传输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充电技术。有线电能传输有着简单、经济、损耗低、传输距离远等优势。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有线电能传输的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例如,需要电线连接、电线接头容易发生漏电、电火花、电弧腐蚀等、设备灵活性差等。
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是一种通过磁场等软介质实现电能传输的新型供电技术。不需要导线就能输电,避免了接触电源造成的磨损、电弧腐蚀等问题。大大提高了供电系统的灵活性和安全性。在工业生产、电力、电子产品、军事、航空航天、城市电气化交通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应当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发明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由于无线充电方式的固有特性,在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装置与发射装置两者的位置发生偏移或者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侧电流较大时,容易导致充电效率降低,难以实现大规模推广使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或其他类似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发射侧充电装置和接收侧充电装置,能够减少无线充电系统的电能损耗,有效提升无线充电系统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其中,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发射侧充电装置以及接收侧充电装置,其中,所述接收侧充电装置包括:第一无线接收电路,其包括第一接收线圈;第一整流器,其将所述第一无线接收电路中的第一交流电流整流为第一直流电流;第二无线接收电路,其包括第二接收线圈;第二整流器,其将所述第二无线接收电路中的第二交流电流整流为第二直流电流;以及接收侧控制器,其控制所述第一整流器和所述第二整流器中的至少一个,使得所述第一无线接收电路的第一交流电流和所述第二无线接收电路中的第二交流电流相等。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接收侧充电装置,其中,所述接收侧充电装置包括:第一无线接收电路,其包括第一接收线圈;第一整流器,其将所述第一无线接收电路中的第一交流电流整流为第一直流电流;第二无线接收电路,其包括第二接收线圈;第二整流器,其将所述第二无线接收电路中的第二交流电流整流为第二直流电流;以及接收侧控制器,其控制所述第一整流器和所述第二整流器中的至少一个,使得所述第一无线接收电路的第一交流电流和所述第二无线接收电路中的第二交流电流相等。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射侧充电装置,其中,所述发射侧充电装置包括:直流电源;逆变器,其将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的直流电压变换为交流电压;无线发射电路,其包括发射线圈,所述无线发射电路根据所述逆变器输出的所述交流电压向接收侧充电装置提供电能;以及发射侧控制器,其根据从接收侧充电装置接收的电池电压和电池电流控制所述逆变器输出的所述交流电压。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双接收线圈结构并对第一无线接收电路和第二无线接收电路中的电流进行均衡控制,能够减少无线充电系统的电能损耗,有效提升无线充电系统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姆龙株式会社,未经欧姆龙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83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