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EEK电磁线冷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8756.5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2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赵俊;彭春斌;周超;梁涛;钟学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精达特种电磁线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H01B13/30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柯凯敏;马舒 |
地址: | 244000 安徽省铜陵***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eek 电磁线 冷却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EEK电磁线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水箱以及安装在冷却水箱内的加热导辊,经涂覆后的电磁线绕设在加热导辊的辊身上并被加热导辊向冷却水箱外输送;所述加热导辊浸入在冷却水箱的冷却液中,加热导辊输送电磁线的同时对线身加热再结晶保护。本发明在冷却水箱中设置加热导辊,将其浸入冷却水箱的冷却液中,经涂覆后的电磁线绕设在加热导辊上,加热导辊将电磁线向冷却水箱外输送的同时,电磁线受冷却液的冷却作用,同时还受加热导辊的加热作用,对线身进行加热再结晶保护,防止其温度急剧下降,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线生产领域,具体是一种PEEK电磁线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电磁线,又称绕组线,是用以制造电工产品中的线圈或绕组的绝缘电线。电磁线通常分为漆包线、绕包线、漆包绕包线和无机绝缘线。
PEEK电磁线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电磁线,根据性能要求不同,在挤出成型后可以采用风冷以及水冷方式对线身进行冷却,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水冷方式为让经过涂覆的线之间通过水箱进行冷却,这种冷却方式耗水量大,冷却效率低下,且由于水冷的水温较低,可能会造成产品温度急剧下降,对产品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为了避免和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EEK电磁线冷却装置。本发明在冷却电磁线的同时,对其加热再结晶保护,防止其温度急剧下降,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PEEK电磁线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水箱以及安装在冷却水箱内的加热导辊,经涂覆后的电磁线绕设在加热导辊的辊身上并被加热导辊向冷却水箱外输送;所述加热导辊浸入在冷却水箱的冷却液中,加热导辊输送电磁线的同时对线身加热再结晶保护。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磁线离开冷却液后经烘干机烘干线身。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所述加热导辊呈铅垂状布置,其辊身的端面与冷却液液面平齐。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却水箱的进出口处均设置有导轮对电磁线起导向作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却水箱内设置有对电磁线起导向作用的导轮,所述导轮分布在加热导辊的两端。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却水箱内为恒温的冷却液腔室。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却水箱内被分隔为第一冷却液腔室和第二冷却液腔室,第一冷却液腔室和第二冷却液腔室均为恒温腔室,所述第一冷却液腔室内冷却液的设定温度低于第二冷却液腔室内冷却液的设定温度;所述第一冷却液腔室和第二冷却液腔室中均设置有加热导辊,电磁线经加热导辊的输送依次通过第一冷却液腔室和第二冷却液腔室。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却液为水,水温维持在40°~55°;所述加热导辊辊身直径为15~30cm;所述加热导辊的转速为2~5m/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在冷却水箱中设置加热导辊,将其浸入冷却水箱的冷却液中,经涂覆后的电磁线绕设在加热导辊上,加热导辊将电磁线向冷却水箱外输送的同时,电磁线受冷却液的冷却作用,同时还受加热导辊的加热作用,对线身进行加热再结晶保护,防止其温度急剧下降,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使用加热导辊螺旋输送电磁线,可在狭小的空间实现对电磁线的长距离冷却,大幅缩小了冷却水箱的体积,亦减少了冷却水箱的耗水量,提高了冷却效率。
2、本发明加热导辊呈铅垂状布置,且辊身与冷却液液面平齐,使得电磁线脱离加热导辊的同时,也能直接脱离冷却液,不受二次冷却的影响,保证产品的质量不受影响。
3、本发明设置烘干机在电磁线离开冷却液后对其迅速烘干,使其不受线身冷却液的影响,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精达特种电磁线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铜陵精达特种电磁线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87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