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钣金件焊接牢固强度检测器具及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8768.8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3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大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大庆 |
主分类号: | G01N3/34 | 分类号: | G01N3/34;G01N3/20;G01N3/02;G01N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钣金件 焊接 牢固 强度 检测 器具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汽车钣金件焊接牢固强度检测器具及检测方法,涉及汽车钣金件焊接牢固强度检测领域,包括底板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机构,底板上固定安装有检测机构,检测机构位于固定机构的上方,本发明能够有效的解决检测单一的问题,同时本发明通过两种不同的检测方式大幅度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同时本发明中的检测机构针对焊接处不断敲击,能够有效的保证检测的精准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钣金件领域,具体提出了一种汽车钣金件焊接牢固强度检测器具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交通工具,汽车在运动的状态时有时会发生交通事故,因此对于汽车的安全防护就显得尤其重要,一般来说,用于制造汽车的零部件都是采用钣金件进行制造,因为钣金件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导电、成本低、可以大规模量产等特点,钣金件是一种利用钣金工艺进行精密焊接然后加工出来的产品,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汽车的车身的钣金件,其结构复杂,是由几百个钣金件通过几千个焊接点焊接而成,因此对于其焊接的牢固强度检测就非常重要。
对于汽车钣金件焊接强度的检测现有的方式都是通过锤击的方式进行检测,对钣金件焊接处进行快速的敲击从而得出检测的结果,这样的检测方法使用非常的普遍,但是还是存在以下问题:
(1)首先现有的汽车钣金件焊接牢固强度检测器具及检测方法太过于单一化,只通过一种方式进行检测,所检测的结果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其次现有的汽车钣金件焊接牢固强度检测器具及检测方法只能够针对一个点进行检测,没有进行多点细分化检测,对于边角和拐角的地方经常被忽略掉,这些地方的质量和焊接牢固强度更加要具有严格的检测标准。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汽车钣金件焊接牢固强度检测器具及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所有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钣金件焊接牢固强度检测器具,包括底板、检测机构与固定机构,包括底板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机构,底板上固定安装有检测机构,检测机构位于固定机构的上方。
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敲击电机、检测作业框、垂直板、敲击框、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偏心轮、连接柱、敲击柱、连接板、压力感应数显器与二次检测模块,底板上固定安装有检测作业框,检测作业框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垂直板,垂直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敲击框,敲击框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敲击电机,敲击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上啮合设置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偏心轮,偏心轮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远离偏心轮的一端铰接设置有敲击柱,敲击柱滑动贯穿敲击框设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转动设置在敲击框内部固定的连接板上,垂直板上固定连接有压力感应数显器,压力感应数显器与敲击柱相连检测作业框上设置有二次检测模块。
所述二次检测模块包括固定板、固定柱、圆盘、卡爪、斜杆、移动块、双向伸缩气缸、挤压杆、齿轮盘、转动齿轮、转动电机与移动支链,固定板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柱,固定柱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圆盘,圆盘的两端铰接设置有对称的卡爪,卡爪靠近铰接点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斜杆,斜杆上抵靠设置有移动块,移动块与双向伸缩气缸的输出端相连,双向伸缩气缸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上,移动块滑动设置在固定板上,斜杆远离圆盘的一端滑动贯穿固定板设置,圆盘的中心位置处滑动贯穿设置有挤压杆,且挤压杆与固定板之间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相连,固定板的右端转动设置有齿轮盘,齿轮盘上啮合设置有转动齿轮,转动齿轮与转动电机的输出端相连,转动电机固定在固定板的左端,固定板的下端设置有移动支链。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支链包括移动框、滑动丝杆与移动电机,检测作业框上固定安装有移动框,移动框的内部转动设置有滑动丝杆,滑动丝杆上螺接设置有固定板,滑动丝杆的右端与移动电机的输出端相连,移动电机固定在检测作业框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大庆,未经张大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87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料纤维丝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人工智能教育互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