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特高强度钢帘线、特高强度钢帘线用盘条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50315.9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88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麻晗;孙国才;沈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张家港荣盛特钢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28;C21C1/02;C21C7/00;C21C7/06;C21C7/064;C21D6/00;C21D8/06;C21D9/52;C22C33/06;B21B1/16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郭红岩 |
地址: | 215624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度 钢帘线 钢帘线用盘条 及其 生产 方法 | ||
1.一种特高强度钢帘线用盘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方法包括依序进行的如下工序:
预处理:铁水进行脱硫;
转炉冶炼:预处理后的铁水送入转炉中与废钢混合成钢液,并进行脱硅、脱磷、吹氧脱碳,其中铁水在钢液中的占比为82~88%,钢液的出钢温度≥1640℃,出钢时钢液中C≥0.05%;
精炼:转炉冶炼后的钢液进行化学成分调整、温度调控,并通过软搅拌调控钢液中的夹杂物,软搅拌的时间≥30min,软搅拌时钢包底吹氩气的流量为0.5~0.7L/min·t;
连铸:精炼所得的钢液浇铸成连铸坯;
开坯:所得连铸坯经加热炉加热后连续轧制开坯成中间坯;
高线轧制:将所得中间坯轧制成盘条,所述盘条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0.90~0.94%、Si 0.17~0.23%、Mn 0.35~0.48%、Cr 0.17~0.23%、Ti≤0.001%、Al≤0.0018%、Sn≤0.005%、As≤0.005%、S≤0.005%、O≤0.0025%、N≤0.0020%、其余为Fe和其它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Mn与Si的含量满足:Mn/Si=1.8~2.2;
控温冷却:将盘条在斯太尔摩冷却线上进行控温冷却,吐丝温度为900~920℃,1~4#风机风量为100%,其余风机关闭,辊道的平均速度为72~75m/min,珠光体相变前的平均冷速为13~17℃/s,珠光体相变时的平均冷速为5~10℃/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高强度钢帘线用盘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工序中,采用高炉铁水在KR脱硫装置进行脱硫,且所述高炉铁水在脱硫前满足:温度≥1360℃,C 4.0~4.5%,S≤0.04%,Si 0.20~0.60%,Ti≤0.04%,P≤0.10%,其余为Fe和其它不可避免的杂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高强度钢帘线用盘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工序中,铁水进行脱硫至铁水中S≤0.0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高强度钢帘线用盘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炉冶炼工序中的废钢采用优质废钢,所述优质废钢满足:厚度≥2cm,S≤0.02%,P≤0.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高强度钢帘线用盘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炉冶炼工序中,通过向钢包中加入增碳剂、硅铁、以及金属锰对钢液进行脱氧合金化处理,所述增碳剂中N≤0.009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高强度钢帘线用盘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精炼工序中,将转炉冶炼后的钢液送入LF精炼炉内,向钢液表面加入8~12kg/t的精炼覆盖剂并通电熔化所述精炼覆盖剂,调整钢中夹杂物的类型,以使得钢液的夹杂物中SiO2组分的含量≥40%、CaO组分的含量≤30%、Al2O3组分的含量≤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高强度钢帘线用盘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精炼工序中采用渣料进行造渣,所述渣料的渣碱度为2.5~3.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高强度钢帘线用盘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铸工序中,控制中间包的过热度为15~20℃,浇铸拉速为0.64~0.66m/min。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高强度钢帘线用盘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铸工序中,总压下量为23~28mm,单辊的压下量≤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张家港荣盛特钢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张家港荣盛特钢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031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