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辅机故障减负荷过程中引风机导叶控制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51728.9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33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谭志远;高奎;赵晖;郭三虎;孙龙飞;贺磊落;高森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N3/00 | 分类号: | F23N3/00;F04D2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弋才富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故障 减负 过程 风机 控制系统 方法 | ||
一种辅机故障减负荷过程中引风机导叶控制系统及方法,RB动作DI输入连接脉冲模块,脉冲模块连接模拟量选择模块、常数模块,模拟量选择模块连接惯性模块的时间设定端LT;RB动作DI还连接第二脉冲模块,第二脉冲模块连接第二模拟量选择模块,第二模拟量选择模块与导叶前馈量函数、机组负荷AI连接,通过减少机组RB动作时炉膛负压滤波时间,同时增加RB前馈快速恢复功能,根据导叶指令和经实际可下降速率限制后指令偏差按速率恢复前馈作用,减小负压下降过程中导叶指令与实际开度的偏差,以缩短负压反方向升高时导叶开启滞后时间,减小RB过程中炉膛负压调节回路中测量回路及动叶执行回路滞后时间,对于提高RB过程中炉膛负压控制品质有显著的改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煤发电机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辅机故障减负荷过程中引风机导叶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炉膛负压是燃煤发电机组运行中需要监视和控制的重要参数,维持炉膛负压在合理的范围是锅炉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
现有炉膛负压的控制技术为带有前馈作用的单回路PID调节系统,前馈作用主要包括送风机导叶前馈、炉膛负压前馈、变负荷前馈及辅机故障减负荷前馈等。
炉膛负压调节是闭环控制回路,反馈回路及执行机构的滞后都会增加控制回路的滞后时间,影响调节品质,特别是在RB过程中,调节回路的滞后特性会严重影响负压调节的及时性,容易引起炉膛负压越限触发机组跳闸,导致RB失败,影响机组连续运行。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机故障减负荷过程中引风机导叶控制系统及方法,通过改变RB过程中炉膛负压信号的滤波时间并增加导叶RB前馈快速恢复功能,以减小引风机导叶调节回路的滞后时间,从而改善炉膛负压调节品质,提高RB动作的成功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辅机故障减负荷过程中引风机导叶控制系统,包括RB动作DI输入1,RB动作DI输入1连接第一脉冲模块3输入,第一脉冲模块3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模拟量选择模块5的选择条件端,第一模拟量选择模块5的输入N与第一常数模块4输出连接,第一模拟量选择模块5的输入Y与第二常数模块6输出连接,第一模拟量选择模块5的输出端连接惯性模块7的时间设定端LT,惯性模块7的输出端与滤波后炉膛负压AO输出8连接,惯性模块7的输入与炉膛负压AI输入2连接;
RB动作DI输入1还连接第二脉冲模块16输入,第二脉冲模块16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模拟量选择模块14的选择条件端,第二模拟量选择模块14输入N与导叶前馈量函数13的输出端连接,导叶前馈量函数13输入端与机组负荷AI输入9连接,第二模拟量选择模块14输入Y与第二模拟量选择模块14输出端连接;
第二模拟量选择模块14输出端连接第三模拟量选择模块15输入Y,第三模拟量选择模块15的选择条件端与第二脉冲模块16的输出端连接,第三模拟量选择模块15输入N与第三常数模块17输出连接;
第三模拟量选择模块15输出连第一速率限制模块18输入端,第一速率限制模块18速率输出端与限速后导叶前馈AO输出25相连,第一速率限制模块18上升速率输入端IR与恢复速率函数24的输出连接;
恢复速率函数24的输入连接第四模拟量选择模块23输出,第四模拟量选择模块23的选择条件端与引风机B运行DI输入10连接,第四模拟量选择模块23输入N与第一减法器20的输出端连接,第四模拟量选择模块23输入Y与第二减法器22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一减法器20的被减数输入与引风机A导叶指令AI输入11相连,第一减法器20的减数与第二速率限制模块19的输出相连,所述第二速率限制模块19的输入与引风机A导叶指令AI输入11相连;
所述第二减法器22的被减数输入与引风机B导叶指令AI输入12相连,第二减法器22的减数与第三速率限制模块21的输出相连,第三速率限制模块21的输入与引风机B导叶指令AI输入12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17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