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水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52069.0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38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孔庆健;余劲;梁海涛;周堃;贺鹏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建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市建滔环保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56;C02F1/28;C02F103/28;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尹凡华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处理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废水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废水处理剂包括改性硅藻土、铁离子絮凝剂、纳米氧化物和大孔树脂;该改性硅藻土由石墨烯与聚丙烯酰胺共同改性制得;该纳米氧化物包括纳米氧化硅和纳米氧化锌。本发明利用石墨烯和聚丙烯酰胺共同改性硅藻土,使改性硅藻土结构更稳定,不受酸碱性影响,吸附力强。本发明也通过改性硅藻土复合铁离子絮凝剂、大孔树脂,增强絮凝、吸附效果,使处理剂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尤其是对废水中悬浮物的净化效果突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水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造纸工艺包括制浆、调制、抄造、裁切等关键步骤。造纸中会产生大量废液,尤其是制浆过程,包括制浆蒸煮废液、洗涤废水、漂白废水与纸机白水等。造纸废液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主要包括以下污染物:(1)可沉降悬浮物和不可沉降悬浮物,主要是纤维和纤维细料;(2)易生物降解有机物,如半纤维素、甲醇、乙酸、甲酸、糖类等;(3)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如纤维原料中所含的木质素和大分子碳水化合物;(4)毒性物质:黑液中含有的松香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等;(5)酸碱毒物:碱法制浆废水pH值为9-10,酸法制浆废水pH值为1.2-2.0;(6)色度:制浆废水中所含残余木质素是高度带色的。
造纸废水是重要工业污染源之一,其处理过程复杂,处理难度大,因此得到了高度的重视。目前,对造纸废水的处理方法较多,处理剂也层出不穷。但是大部分处理剂在投放前,均需要先调节废水的pH值至中性值附近,否则效果不佳。酸碱的投放必然增加新污染,且增加处理成本。同时,造纸废水中悬浮物含量高,给废水处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废水处理剂,pH适应范围广,能够对废水中悬浮物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废水处理剂,pH适应范围广,能够对废水中悬浮物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发明构思:本发明利用石墨烯与聚丙烯酰胺共同改性硅藻土,使改性硅藻土微孔免遭焙烧的破坏,比表面积达到最大,提升吸附能力;且石墨烯层能够增强硅藻土与聚丙烯酰胺结合更紧密,结构稳定性强,不受酸碱性影响。同时,本发明通过改性硅藻土与铁离子絮凝剂、纳米氧化物和大孔树脂复配,能够对废水中悬浮物具有良好处理效果。
具体的,一种废水处理剂,包括改性硅藻土、铁离子絮凝剂、纳米氧化物和大孔树脂;所述改性硅藻土由石墨烯与聚丙烯酰胺共同改性制得;所述纳米氧化物包括纳米氧化硅和纳米氧化锌。
研究发现,焙烧虽然能够去除覆盖在硅藻土表面或是微孔中的杂质,有利于改善硅藻土的表面性质和微孔结构,但当焙烧温度大于400℃时,焙烧会严重破坏硅藻土壳体,使微孔随壳体的分裂或坍塌而消失,比表面积下降,吸附能力减弱。而焙烧温度不够则不能完全去除硅藻土表面或是微孔中的杂质。因此如何使杂质得到有效去除,且不影响微孔结构显得尤为重要。发明人发现采用石墨烯改性后,能够提高硅藻土的耐高温性,使其在大于400℃时,结构不会遭到破坏。
优选的,一种废水处理剂,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进一步优选的,一种废水处理剂,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优选的,所述铁离子絮凝剂选自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硫酸铁、聚硅酸氯化铁、聚硅酸硫酸铁、聚合磷酸氯化铁或聚合磷酸硫酸铁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纳米氧化硅和纳米氧化锌的质量比为(1-3):(1-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纳米氧化硅和纳米氧化锌的质量比为(1-2):(1-2)。纳米氧化硅和纳米氧化锌能够进一步促进改性硅藻土与木质素、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的作用,形成网状,甚至球状结构,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尤其是对悬浮物净化效果好;同时纳米氧化硅和纳米氧化锌具有强氧化性和杀菌作用,不需要再添加其他除菌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建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市建滔环保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建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市建滔环保技术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20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