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客滚船返港安全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52755.8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641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周康宁;曹大友;姜国均;李倩;李国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招商局金陵船舶(南京)有限公司;招商局金陵船舶(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79/40 | 分类号: | B63B79/40;B63B79/10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 代理人: | 徐蓓;尹妍 |
地址: | 21001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客滚船返港 安全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客滚船返港安全控制系统,包括自动化系统和装载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所述自动化系统包括两个冗余配置的自动化处理器及至少两个自动化工作站;自动化处理器分别布置于两个主配电板室内,位于不同防火区;自动化工作站布置于至少两个防火区内;所述装载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水密门监测子系统、进水报警子系统和液位遥测子系统,装载计算机通过所述自动化处理器采集水密门监测子系统、进水报警子系统和液位遥测子系统发送的数据。本发明通过集成化系统的设计,减少重复性的硬件配置,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并通过各子系统的环路设计减轻空船重量,有利于安全返港的评估;在提高船舶安全可靠性的同时,降低船舶建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舶工业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客滚船返港安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客滚船中船长可利用装载计算机软件,在详细的整船计算机模型内,包括上层建筑及附体、所有内部舱室和液舱等以及出/进水点、横贯进水装置、脱险通道、船舶轮廓线和水密门状态(即开或关),通过处理来自人工输入和传感器读数的数据计算任何进水事故后的剩余破损稳性以估算船长要求的操作资料。
目前装载计算机的数据完全依赖于外部信息输入,考虑到自动化系统已实现了冗余的设计,并可在不同的安全返港工况下实现数据的处理和输送。自动化系统又采集了进水报警系统、水密门监测系统、通道设备等装载计算机所需要的全部传感器数据,通过自动化系统的两个处理器同时向两个装载计算机传输数据,其通信电缆在不同防火区内也彼此分离。从传感器数据采集、处理器的数据处理、信息的输送以及装载计算机的分析,这构成完整的冗余框架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滚船返港安全控制系统。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客滚船返港安全控制系统,包括自动化系统和装载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
所述自动化系统包括两个冗余配置的自动化处理器及至少两个自动化工作站;所述自动化处理器分别布置于两个主配电板室内,位于不同防火区;所述自动化工作站布置于至少两个防火区内;
所述装载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水密门监测子系统、进水报警子系统和液位遥测子系统,装载计算机通过所述自动化处理器采集水密门监测子系统、进水报警子系统和液位遥测子系统发送的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水密门监测子系统包括水密门集控室指示板和水密门驾驶室指示板;所述水密门集控室指示板和水密门驾驶室指示板经由就地的制箱分别采集水密门限位开关信号,发送至对应方位的自动化处理器;
所述进水报警子系统包括若干信号采集单元、若干进水报警传感器和两个处理器,所述两个处理器分别配置于左、右两个机舱;所述若干信号采集单元采集对应电连接的进水报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各舱内的信号采集单元形成环路连接,环路的两端的信号采集单元将采集的信号通过对应电连接的处理器发送至对应方位的自动化处理器;
所述液位遥测子系统包括若干液位传感器、若干信号采集单元,液位遥测子系统与进水报警子系统共用处理器,并采用和进水报警子系统相同的环路连接方式。
进一步的,还包括,在左、右两个机舱分别配置若干自动化信号采信箱,采集每侧机舱辅助设备发送的信号;自动化信号采信箱和辅助设备间为硬点连接。
进一步的,每个自动化信号采集箱通过两根通信线分别连接至所述两个冗余配置的自动化处理器。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化工作站与自动化处理器之间通过光纤环网连接;通过客船主横区、主竖区的防火分隔分离电缆路径。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冗余处理器通过有线通信实现信息交换;优选采用光纤通信实现信息交换。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站管理系统,所述电站管理系统包括左、右两机舱和主配电板室分别独立配置的配电子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招商局金陵船舶(南京)有限公司;招商局金陵船舶(江苏)有限公司,未经招商局金陵船舶(南京)有限公司;招商局金陵船舶(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27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